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人 文 家 风 查看内容

勤俭日话勤俭 诗词中的勤俭之德

2018-10-31 21:46| 发布者: 爱我-中华| 查看: 2400| 评论: 0

家庭、国家能兴旺,莫不由于勤俭。《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二字。从古至今,崇尚俭朴恬淡、拒绝奢侈铺张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取向。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让我们走进古诗词,品味勤俭之美,涵养勤俭之德。


 


德兴县叶元恺家题

  

朱熹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暖丹田麦疗饥。

 

莫道儒家风味薄,隔邻犹有未炊时。

 

  这首诗的背景是,朱熹有次去看望次女朱兑,但女儿家境贫困,“家贫市远无兼味”,实在端不出什么像样的菜肴。无奈之下,女儿只好摘了几根香葱做成清汤,然后又煮了一碗麦饭。进餐时,女儿望着桌上的葱汤麦饭,眼噙愧泪。饭罢,朱熹挥笔写下了这首诗,大意是葱汤麦饭对身体都很有补益,莫嫌这两样东西粗淡一般,因为说不定其他人家连饭都吃不上呢。

 

  大儒朱熹粗茶淡饭,崇尚俭朴,他在《童蒙须知》中言:“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但粥饭充饥,不可阙。”所以,历代学者以“朱子固穷”颂扬之。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幼子的一封家书,其中强调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从此成为千古名句而为后世所称道。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和他的许多其它高贵品格一样,他勤俭的美名载入青史,千古流传。

 

 

 

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为何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怎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李商隐的咏史诗咏古况今,在这首《咏史》当中,他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将一国成败规律化简为“勤俭使国家昌盛,奢侈让国家走向灭亡”。这一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将国家兴亡系于勤俭还是腐败的历史选择之上,超出了个人得失的范畴,包含着深刻的用意。《群书治要·政要论》中曾说“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表达的正是同样的道理。

 

 

 

太平乐

 

白居易

 

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

 

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舜歌。

 

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

 

  白居易提出太平之世的“秘诀”在于岁丰时泰之时仍要节俭销兵,即使是在丰收之年,也不能丢弃勤俭之德,这样才能应对不时之需。《淮南子·主术篇》中有“国无九年之畜,谓之不足”的记载,意思是说古时国家一般要有九年的储备粮,否则发生灾祸时就无力应对。这就揭示了奢者狼藉俭者安的内在逻辑:生产是有时节的,取用时没有节度,物力就会枯竭。所以崇俭抑奢不仅是一种德行,它也是可持续性的必然要求,正如《汉书》所说:“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4-17 03:12 , Processed in 0.0449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