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历 史 圣明圣皇 查看内容

神话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

2015-12-30 05:38| 发布者: 曙光| 查看: 4793|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华胥国,传说中的理想国度,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华胥氏作为华胥国的女首领,“其治国有方,民无嗜欲,自然而已,是为盛世乐土“。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为追求治世强国,梦寐以求地希望能够复兴华胥国的辉煌,于是有 ...

华胥国,传说中的理想国度,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华胥氏作为华胥国的女首领,“其治国有方,民无嗜欲,自然而已,是为盛世乐土“。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为追求治世强国,梦寐以求地希望能够复兴华胥国的辉煌,于是有了”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而后天下大治“的典故。

 

《列子·黄帝》中黄帝梦游华胥的典故,自春秋末年或战国初年流传以来,又经西汉刘安《淮南子》、东晋张湛的《注语》,把黄帝塑造成了一个有美好理想追求的人物,以浪漫的精神表现出来。“梦游”成为追忆往事恍如梦境的用语。唐代诗人李商隐“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宋代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即是此意。

 

 

 

由来

 

据说黄帝即位三十多年,因思天下大治之事,三个月无心治理政事,忽一日梦游到华胥氏之国,见其国上无国君,下无贵贱愚贤之分,人民无所嗜好,既不恋生也不畏死;既无亲疏背向之隔,也无爱憎利害之心,是一个没有人间利害得失的奇妙极乐世界。黄帝醒来,如获养身治国之道,又过了二十八年,国家大治,差不多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却仙逝了,百姓因此恸哭,两百多年恸哭不绝。

 

在传说的华胥国中,没有统治和被统治之分,人民没有超出必需的欲望,也淡然面对生死。对人对物,以一待之,毫不偏废。既不爱惜什么,也不畏惧什么。一切都顺其自然。这个理想国是天下为公无有尊卑等级的大同世界;在《道德经》里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在《列子》中里是《黄帝篇》里的“华胥国”;在《庄子》里是“至德之世”;在陶渊明笔下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在《无能子》里是“无夺害之心,无瘗藏之事”的太古之世。

 

黄帝从这个梦中受到了很大启发。黄帝一醒来心情愉快,召来手下的大臣,说:“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专心养神养身,希望能学到保养身体、应付外物之道,最后却没有得到。今天竟然梦到了这样的事情。如今我才知道,这道不是说想求就能求到的。我终于知道什么是道了,我得道了!但却无法告诉你们。”

 

此后黄帝便以此治国,二十八年之后,天下大治,几乎和华胥国完全一样了。在他死后,这种局面仍然延续了二百年。其实黄帝所谓的道,不过就是道家之道——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而已。因此,后世将黄老并称,共同看作道家的创始人物。

 

历史记载

 

 

 

华胥国最早见诸史书于《列子·黄帝》,此外《新唐书》中的州来、《国语·郑语》中的华地,以及《山海经》等史籍记载的华胥氏之后生活的地方等也曾是历代探讨的华胥之国地望所在。

 

《列子·黄帝篇 》

 

(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之斯(离)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惜。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摘无痛痒。乘空入履实,寝虚若处林。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列子·黄帝篇》

 

《山海经》华胥之后

 

《山海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女娲“以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智慧无穷,力大无穷。“烧芦灰而止淫水,斩黑龙而降水妖”。

 


《新唐书》中的州来

 

据《新唐书》记载: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皐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儿子叫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叫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帝王或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叫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李耳的父亲和母亲。伊侯之墟就是伊尹相汤的亳州,都五百里为甸服,老子母益寿氏女婴敷寿州人,苦音古,古国之意,周武王封神农氏之后于谯,其国名是州来,州来之意从神仙所居之州而来,神仙之国也。《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宋戴公子考父说食采于华,因氏焉。华地所在的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河南商丘一带。其疆域最大时包括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

 

《国语·郑语》中的华地

 

《国语·郑语》:(太史伯曰)“若克二邑(指虢、郐),鄢、蔽、补、丹、依、駻、历、华,君之土也” 历先为国后为邑后为乡,“历史”之称可见历国之古。历又作濑今作涡。历、华并提,华就是古华胥国,后为蒙地,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又名《南华经》。又传说舜目重瞳,是把“华”解释为眼睛人之神户。故华之南为寿,人之眉主寿称华盖。“华”居十之上,是天下之中也。重回千万年的记忆,神仙之国古华胥国确实令人神往。

 

华胥地望

 

陕西说

 

 

 

从现代考古学和人类社会学研究可知,华胥氏是距今八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的一支,生活在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渭河流域,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蒙昧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的自然、淳朴、和谐成为文明时代提倡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小国寡民的道家的社会理想,于是便有了华胥国的社会模式。

 

华胥国位于今蓝田县华胥镇,《纲鉴易知录》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注云:“华胥,在今陕西兰田县,小渊日渚。”又据《竹书纪年前编》:“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徐文靖笺:“按,华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小渊日渚。”大体而言,古华胥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约20公里的蓝田县华胥镇。至今华胥镇保留有一块关于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其中一通碑石上,中间有华胥国三个大字,左边有伏羲肇娠右边有黄帝梦游的字样。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的张中和认为:大量的史载、遗物,可资佐证:三皇时代的部落中心即华胥国。华胥的姓氏为风,是现西安市蓝田人。她处在8300多年前,既是三皇中女娲和伏羲的生母,又是华胥国末期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是华夏民族在上古时代,与天地八荒进行抗争和孕育文明的领军人物。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张新斌认为:华胥是以母权制为代表的前伏羲时代的人物,是中华人文母祖,是中华民族前华夏民族的重要源头。陕西蓝田保留有华胥的遗迹,并有蓝田猿人的发现,二者都是早期人类文化的体现,并有着内在的联系,以二者为代表的蓝田文化,在中华文化源头的探索过程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山东说

 

菏泽:据《禹贡》及《菏泽市志》记载,华胥国在雷泽,即今天的菏泽市一带,还有史学家考证在巨野县城区一带。

 

台州:《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与《哀公十四年》均日在齐地(今山东博山县)。台同邰、骀,《左传·哀公六年》云:邰在今山东章丘县。《大清一统志》载:“章丘县西朝阳故城有赫胥墓”。既然华胥后裔之墓在此,那么这个华胥国(即部落)也就在今山东章丘,华胥亦自然生于此。

 

山西说

 

《左传·昭公元年》云:“汾川”,“则台骀汾神也。”《论衡》写作“台台”。《路史·后纪四》称默台、墨台,即台台。今山西汾水流域的侯马有骀神庙,其他县市也各有台、骀之地名。因而有的学者认为“华胥之国”在山西南部,华胥生于此 。

 

河南说

 

《拾遗记》载:伏羲“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因河南新密市与新郑市之间古有“华阳国”,故学者认为华胥生于此

 

 

 

华胥氏履雷泽

 

历史地理学家钱穆在《黄帝的故事》中提到:《史记》上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荆山之阳。”首山即河南襄城县南五里,两边逛逦直接嵩、华。这些说法都足以说明黄帝活动的范围。《列子》上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新郑附近有华阳故城,有华阳亭,可能就是古华胥国。古书上往往说豫州有华山,豫州即是河南省,所说的华山,在洛水西边,大概就是现在的嵩山。登封、禹、密数县间,古人称做华,这里又是夏朝的兴起地。我们自称中华,从前又称华夏,就起源于此。

 

晋朝《拾遗记》所记,“庖牺(伏羲氏)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既觉有娠,历十二年生庖牺。”如《竹书纪年·伏羲氏》说,“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远之,因而始娠。

 

浙江说

 

台州是传说中的“华胥氏之国”,很多书籍记载了黄帝与台州的故事。略摘录如下:

 

宋·临海人陈耆卿著《嘉定赤城志》和《民国临海志》、《台州道教考》等书都记载了《列子·黄帝》“黄帝梦游”的典故,“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

 

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四十引《郡国志》云:“台州(临海)覆釜山即龙符山)……夸父逐日之所践”。夸父即不少文献中与黄帝并称的炎帝。《史记·晋语四》称:“昔少典娶于有蛟氏,生黄帝、炎帝。”

 

清·戚学标《台州外书·遗闻》云:“华胥洞在巾子山两峰交界山腰”。

 

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一有轩辕黄帝“尝往天台山受金液神丹”的记载。

 

清·胡昌贤《委羽山记》称:轩辕黄帝慕道周游四方,求解三一真气之要。遂南浮于江,登会稽至天台受金液神丹之方,炼九鼎之丹于缙云……而付之以丹经,藏于委羽山。

 

唐·王瑾《广黄帝本行记》有黄帝“藏丹经于委羽山,最后息驾反真,乘龙升天为太一君”等记载。

 

明·万历《仙居县志》引南朝宋孙诜《临海记》云:“《韦羌山》此山之最高者,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俗传夏帝践历,故刻此石。”

 

《华胥氏之国》所指的“弇州”、“台州”古地名在那里呢?张湛云:“不必便有此国。”但弇州的临海、天台、黄岩、仙居等地却有黄帝神话传说。说不定弇州(今江苏太仓)、台州(今浙江台州)这一广阔地域还真是黄帝时代传说的“华胥氏之国”。

 

华胥遗迹

 

 

 

华胥陵

 

华胥陵也称羲母陵,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华胥陵是华胥氏死后安寝的陵地,它北枕骊山,南临灞水,隔河与白鹿原相望,是一块纯阳的风水宝地。华胥陵原周长200米,高8米,封土堆南北长80米,东西宽40米。陵区古柏参天,钟鼓高悬,殿宇祭台雄伟,常年祭祀不断。

 

据许多史书记载,中国上古时期有过一个华胥国,且有遗址存在。据《太平寰宇》记载:“蓝田为三皇故居,境内华胥陵”。明·清七部《蓝田县志》均载“蓝田有华胥氏陵,尊庐氏陵,女娲氏谷遗址,史称三皇故居。”《陕西通志》中说:“羲母(风华胥)陵在蓝田县北35里”。《蓝田县志》中说:“蓝田县内有华胥氏陵,史称三皇故居”。根据这些记载,华胥陵遗址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宋家村。

 

华胥陵周围分布着许多同华胥氏与之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有华胥沟、三皇庙、毓仙桥、阿氏村(娲氏村)、女娲堡、补天台、人宗庙、磨合山、华胥窖、画卦台等。伏羲创建《八卦》时的“画卦台”;雷家庄相传是当年“雷泽”的所在地;传说“华胥窑”是华胥氏履大人迹后,感虹而生伏羲女娲的窑洞;“毓先桥、毓圣桥”相传是华胥氏在妊娠伏羲和女娲时所走过的桥梁;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通有关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碑的正中刻有“古华胥国”四个字,左右两边分别是“伏羲肇娠,黄帝梦游”八个字。这些都是十分珍贵人文遗址与实物。也都进一步印证了《陕西通志》“羲母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的记录。华胥陵是中华大地上一座古老而神秘的陵冢,是一个令全球华人向往祭奠的圣地。

 

 

 特此声明:

 

        此文内容及图片均来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4-26 00:55 , Processed in 0.0420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