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0多年前,有一个人曾经在监狱中写下如下诗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这首诗,一口气列举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十多位英雄,以表达心中的敬仰。这首诗叫《正气歌》,诗人是文天祥。正是英雄,激励着文天祥舍生取义。如果现在我们也写一首《正气歌》,诗里的英雄又会是谁呢?
英字的出现比较晚,在商、周时期的甲骨金文中都没有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字中,英字的写法,上面是“艸”,表示英字的意义跟草有关,下半部分是“央”字,为声符。《说文解字》中说:“英,艸荣而不实者。”《尔雅·释木》中说:“华而不实者谓之英。”意思是说,不结果的花叫作英。不过到了后来,花结不结果都可以叫作英。《诗经》中有一首《有女同车》说:“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下一句的英跟上一句的华(花)相对,舜华、舜英都是指木槿花。这首诗写一位男子跟一位女子同车出行,用木槿花来形容他所喜爱的女子的脸色,跟今天我们用“面若桃花”来形容年轻女子的美貌是一样的。后来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明代徐渭《月下梨花》诗“璧月流空霁色扬,梨英当夕弄青阳”,其中的英也都是花的意思。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5-4-4 03:26 , Processed in 0.0362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