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时,劝酒之词,有嚼复嚼之语。嚼可以表示干杯,在当时京都饮酒相劝,言嚼复嚼。后人也会在诗文之中用嚼复嚼来表示饮酒,“有意嚼复嚼,今宵来不来。”
嚼的小篆字形,是从口焦声,异体改为从口爵声,隶变之后就分别写作噍、嚼。两者最开始只是声符不同,意义并无区别,都是指咀嚼,不过今天二字表意有所分工,在表达咀嚼这一意义上,今天我们多用嚼。
嚼,本义为咀嚼,也就是用上下牙将食物磨碎。这个意义一般读作jiáo。在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中的时候,嚼读作jué,意义并没有什么不同。
古人说吃饭要细嚼慢咽,方才是养生之道。又说嚼而无味者,弗能内于喉,嚼起来都没啥味道的,怎么能吃进去呢。又说味同嚼蜡,那是没滋味到极点了,可以用来比喻文章没有滋味没啥意思。汉代桓谭的《新论》引用这样一句俗语,挺有意思:“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知道肉的滋味好,就对着肉摊子大口咀嚼,眼饱腹中饥啊。是故后人用屠门大嚼比喻欣羡而不能得、聊为已得之状以自慰。曹植也曾引用过,说“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路过肉铺之外而大口咀嚼,虽然没有真正吃到肉,但图个心里痛快。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4-11-23 13:30 , Processed in 0.0379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