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看着满桌子的饭菜,对老伴说道:“余年事已高,食量不如以前,这么多食物对余而言,是多余的;何况咱家余粮不多,得省着点吃啊。”这位老者的话中一共说了四个“余”字,其中前两个“余”字是第一人称代词,与“我”同义;后两个“余”字则是“多余、剩余”的意思。
余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余字像是先民构木为巢所搭建的简易茅屋。金文在下部增加托举横梁的两根支撑,说明建筑物复杂了。篆文承接了金文的字形,并使其整齐化。余字本义为单柱尖顶的简易茅屋。后来,余字又由指巢居草屋引申为我的居所,最后变成了第一人称代词,用来指代自己。屈原的《离骚》中,多次轮换使用余、吾、朕、我等字作为第一人称,使长篇诗歌不会显得枯燥。如“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等等。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5-4-4 03:04 , Processed in 0.0405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