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人 文 民 俗 查看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 ——元宵节

2019-2-19 11:05| 发布者: 爱我-中华| 查看: 3476| 评论: 0

元宵节


 


编辑词条

元宵节

元宵节(5)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词条图册关系表知乎精选

喜气洋洋闹元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年元宵晚会》即将绚...

金猪拱门春来早,神州踏雪明月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年元宵晚会》内容,18日正式发布,并将于元宵佳节晚8时许黄金时间绚丽登场。整台晚会将用热情欢快的歌舞、诙谐幽默的语言类节目、趣味十足的民间民俗,为全球华人奉上一道喜庆...

 

1节日起源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吃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3)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 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 上元节的晚上,因 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 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 后之子刘盈登基为 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汉文帝



汉文帝(3)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 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1]

 

火把节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明帝敬佛

 

东汉明帝



东汉明帝

源于佛教说。 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 《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朝代沿革

 

唐朝,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 灯轮、 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宋朝,宋代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现代,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近年来,代表委员建议元宵节放假。

 

2习俗文化

节期节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 舞龙、 舞狮、 跑旱船、 踩高跷、 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花灯寄寓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 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 闽南语中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 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元宵花灯



元宵花灯(3)

传说唐太宗 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 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 牛郎织女、 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 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元宵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 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 《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2]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 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 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 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灯联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元宵节

元宵节(3)

元初\南宋末,南宋有个叫 贾似道的人镇守 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 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 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传说明成祖 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元宵灯谜




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术。

 



有一年元宵节, 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谜联,让大家猜一猜。大学士 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 《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 猜谜。

 

3民俗习惯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汉族民俗

 

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 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 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 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 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 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 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到了明代, 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 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

 

猜灯谜

猜灯谜(2)

“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 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 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 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 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 舞龙、舞狮等游戏。

 

耍龙灯

 

耍龙灯, 也称 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 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 张衡的《 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 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 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 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 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简称“ 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少数民族

 

和汉族一样,部分少数民族兄弟也过元宵节,它们分别是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白族、锡伯族、藏族、纳西族、瑶族、畲族、布依族、壮族、黎族和仡佬族等。

 

满族

 

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白族

 

大理白族对元宵节格外重视,正月十五当天往往要耍龙、舞狮,还组织“金花歌舞队”大闹元宵;而大理的弥渡县的花灯唱元宵更是热闹非凡,让人们充分领略云南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如今,大理的元宵节通常是白族、彝族、汉族一起欢度,不分彼此。”

 

苗族

 

流行于贵州省 黄平一带苗族的 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彝族

 

彝族的传统节日 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 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活动,无固定节日。

 

在台湾,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节日食俗


 


元宵

元宵(3)

元宵节,家家户户自制元宵(今有专业户专卖)。 元宵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炙人口的民间小吃,全国流行。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宋朝 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 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 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 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 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解解馋。

 

4民俗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即将到来, 2013223日晚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3年元宵节联欢晚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同知识界知名人士、首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农民工等基层干部群众代表欢聚一堂、喜迎佳节。

 

北京市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 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 北京城。

 

2013年北京元宵节花灯会重现明清上元灯会,舞龙舞狮、老北京叫卖、皇帝观灯仪仗等民俗味十足的节目让游客大饱眼福,千余盏挂起的红灯笼和各式彩灯将这条古老的商业街映衬得格外美丽。

 

201535日,延庆县会展中心广场36支演出队1400余人,以旱船、竹马、秧歌、高跷等形式上演颇具地方特色的花会展演。展演以共筑中国梦、偕邀冬奥情为主题,将奥运主题融入到了民俗演出中。

 

河北省

 


胜芳元宵灯会

胜芳元宵灯会(3)

2008年,胜芳元宵灯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胜芳镇被正式命名为我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2014幸福北戴河春节灯会于123——215日,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举办,涵盖小年、春节、元宵 节三个中国传统节日,灯会通过观花灯、猜灯谜、看演出、赏民俗、品小吃、送祝福等形式,让游客和市民度过一个喜庆、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 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 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 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唐山市南湖生态公园大型元宵灯会,整个灯展活动从小南湖公园入口处开始,围绕小南湖南北通道向景区内延伸,最终到达市民广场。广场核心区灯展由来自中国灯会之乡的四川省自贡灯贸有限公司设计制作,共有十六组大型彩灯组合, 包括虎跃新城、凤凰涅槃、凤歌鸾舞、群鹿鸣春、百花齐放等。其中,最大一组彩灯组合——凤歌鸾舞,由近千盏灯组成了25米长、5.3米高的凤凰,寓意唐山凤凰涅槃,振翅高飞。

 

安徽省

 

安徽大邵村:元代蛇灯相隔十八年后再现元宵节。临近元宵这几天, 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的街道社区和乡村田野里,各种民俗文艺表演一场接着一场。扭花鼓灯、 耍龙灯、狮子滚绣球、高跷、抬阁、花棍、花灯、伞灯、旱船、独竿桥等多彩多姿的表演,不仅把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而且也让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领略了独特的淮河风情文化。 淮河两岸,旧有正月十五大似年的说法。年初一到初三的大年三天,人们忙于辞旧迎新、探亲访友,顾不上吃顾不上玩,元宵节才是年味最浓的时刻。

 

山西省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 每逢元农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每晚都开形形色色,异彩纷呈。放焰火,为山西人民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

 

2015227日,市民在晋城市沁水县赵树理文化广场观赏花灯。 当晚,沁水县元宵节灯会亮灯。本届灯会坚持节俭、低碳、重复利用的原则,五彩缤纷的花灯营造出红火、喜庆、祥和的传统节日氛围,喜迎元宵佳节的到来。

 

山东省

 

2013年元宵佳节临近, 济南市区的多条主 干道上各类花灯与广大市民见面,为冬日里的城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淄博市淄川区的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 泰安市宁阳县的元宵送灯至祖坟。 滨州市博兴县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 日照市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

 

山东滕州:201534日,小朋友在山东滕州市龙泉苑社区文体广场利用废旧纸箱做的道具体验跑旱船,用环保、节俭的方式庆祝元宵佳节。

 

河南省

 



河南陕县元宵节社火表演

河南陕县元宵节社火表演

河南陕县:元宵节社火表演。 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 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2015年正月十五,郑州市各公园、广场分别准备了精彩的传统文化大餐: 碧沙岗公园推出民俗展演、中原武术表演、元宵演唱会等。 郑州动物园马年文化主题活动,8位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牵着8匹佩戴大红花的马在动物园主游路巡游。 郑州植物园元宵节期间郑州植物园将继续在展览温室举办迎春花展,共展出凤梨、红掌、仙客来、大花蕙兰、巢蕨等花卉20余种,近3000株。

 

陕西省

 

陕西陇县2013年元宵节举办中国首届社火艺术节。 凤翔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2015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来自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安塞、吴起、洛川等县区的数千名群众欢聚宝塔山下,举行一年一度的延安过大年新春秧歌大汇演活动,吸引了数万名市民及游客前来观看。35日,安塞县农民苏光平(前)与他的200多名腰鼓手同伴,在延安市区百米大道上扭起秧歌,欢度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

 

江苏省

 

201533日, 江苏南通民间艺术馆举办我们的节日——元宵主题活动,启秀社区居民与鹤涛小学学生分别参与了看小型灯会、做汤圆、滚铁环等趣味健身项目和猜灯谜等,感受传统民俗文化,喜迎元宵佳节。 武进区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於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在龙虾节广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项目展演活动,花船、花鼓伞、渔鼓、狮子舞等项目逐一亮相,人们在热闹的非遗表演中喜迎元宵佳节。

 

浙江省

 

2014214日,情人节撞上元宵节,浙江金华的392对情侣就选择了去民政局登记结婚,喊出了他们上要幸福的浪漫宣言。浙江余姚泗门镇从元朝起,每到元宵佳节就会举行大型灯会,这个民俗一直传承至今。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 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 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201534日,在习惯把正月十四作为元宵节的浙江石浦渔港古城,由黄鱼灯、虾灯和乌贼灯等组成的鱼灯队,穿梭在人潮涌动的石浦街头。鱼灯的起伏、跳跃、翻滚,进进退退,几上几落,最后跃出海面,把群鱼灯舞推向了高潮,接着就是一片鼓掌喝采的声音。

 

江西省

 

201224日,江西省民协灯谜专业委员会在南昌市新建县礼步湖公园启动为期3天的龙年元宵灯谜有奖竞猜活动,近万条灯谜布满整个公园,邀请市民前来竞猜。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 万安县城各乡均於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南昌“正月十五大于年”

 

南昌民间有“正月十五大于年”的说法,所以只有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张灯、赏灯、耍龙灯是南昌人元宵节的主要习俗,它突出一个“闹”字。据称,宋代发明火药后,灯彩加焰火,狮子身上结上爆竹燃放,家家都放焰火,南昌的元宵节欢乐的气氛达到高潮,当时的花灯品种已齐全,如自动旋转走马灯、数十丈长的火龙灯、喷水灯、戏剧人物灯。而在南昌,元宵节表现最具特色的是板凳龙、高跷灯、马灯、蚌壳灯、彩莲灯、花篮灯、瞎子灯、狮子灯、挑花篮等。

 

湖北省

 

荆州元宵节吃特色米团子。 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 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 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201531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在汉口文体中心举行了龙腾江汉喜迎羊年元宵佳节舞龙锣鼓大赛暨民俗表演活动。来自该区唐家墩等12条街道唐蔡等百余个社区的近千居民人健健康康,喜气洋洋进行了19个节目的舞龙锣鼓大赛、民俗表演等,他们自娱自乐,利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多彩的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寓教寓乐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年俗文化,喜迎羊年元宵佳节到来。

 

湖南省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 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正源村的村民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火仙牛”闹元宵进行最后的彩排。据村民介绍,牛是该村的守护神,“火仙牛”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村民们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会用稻草扎成牛的形状再插上香火与火龙一起闹元宵,以此为本村保平安。

 

四川省

 

2015年元宵佳节到来之际, 一个别样的群众自制社区元宵灯会在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亮相。在这里,居民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精心制作的数十个主题、500多盏的具有传统民俗特点的专业级花灯,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 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

 



泉州花灯

泉州花灯(3)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2014214日(正月十五)晚730分,福州市东街口省少儿图书馆前广场,活动热闹登场。杂技魔术表演,楹联有奖对仗活动、灯谜竞猜,一一上阵。更有福州评话、软木画、福州南后街花灯制作工艺、耳聋伯元宵丸制作技艺、柘荣剪纸、厦门漆线雕、福建传统咏春拳、福州木金肉丸制作技艺、福州金箔制作工艺、闽侯竹编、福州油纸伞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展示。接句、对对子、猜灯谜,直观了解古训、家训、乡规、民约;看杂技、魔术表演,赏非遗项目展示,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现场观众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广东省

 

元宵节夜间,广东佛山50万人过通济桥。当地有民间行通济的民俗,家家户户扶老携幼,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走过当地的通济桥。 新安县民有於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 南雄 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 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广东佛冈:上千村民互掷豆腐祈福闹元宵。201533日下午,一年一度的高岗豆腐节在社岗下村拉开序幕,在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社岗下村1000多名村民齐齐出动,用相互掷豆腐祈福闹元宵。豆腐节是社岗下村林氏族人元宵上灯、祭祖习俗中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村民以互相掷豆腐、打豆腐仗的形式祈求添丁兴旺、五谷丰登。

 

贵州省

 

元宵节来临,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古镇举行“滚龙闹元宵”活动。滚龙是寨英古镇特有的民俗艺术,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正月十五日夜,土家族民俗炸龙活动在德江中心城区拉开序幕。此次炸龙云集了70余条龙灯队伍,并吸引了近20万群众驻足观看,场面震撼令人心跳。德江土家族民众过元宵节分为白天和黑夜两段:白天以舞龙、耍狮、花灯表演等为重;元宵夜则炸龙狂欢。该县在600多年前就有舞龙求雨的图文记载和土家舞龙、炸龙的传统,并延续至今,此项活动已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省

 

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 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 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201535日日,一年一度的密祉花灯节如期举行。密祉大寺街彩灯缤纷、花灯潮涌,一大早就被七里八乡的村民所挤满,锣鼓声声中,各个灯队拿出自己最好的节目开始赛灯会。鼓乐声响处,狮舞龙腾、彩扇翩跹,整个密祉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对密祉人来说,春节可能不回家,但是正月十五一定要回家上会,这才是我们密祉人真正地过年。每年正月十五,客居在他乡的密祉人,无论路途多遥远,都要携亲带友赶回家乡,参加节日的狂欢。四面八方的群众将整条密祉大寺街挤得水泄不通,最多时可达四五万人。

 

台湾省

 

台湾,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 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婚姻美满的女孩,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2014年台湾灯会将于214日(元宵节)在台湾南投县中兴新村登场,之后每小时展演两场主灯秀,至223日晚10点结束。此次演出,是宝鸡新声剧团继2011年后第二次赴台表演,共有26名团员参加,将为台湾同胞献上品牌节目《天地社火》,传统剧目《二鬼摔跤》《赶犟驴》,以及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秦腔清唱等6个节目。

 

5民俗价值

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 人人参与,乐在其中。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偷灯就是祈求子嗣绵延。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节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春节如此,元宵节也不例外。亿万国人的热情、奔放、张扬,可与巴西、德国等国的狂欢节比肩。

 

历史价值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如今,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元宵节正从家庭走向社会。不论元宵、彩灯、烟花如何变化出新,这些元宵节延续的古老传统风俗依然没变。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它始终是人们心中割舍不断的情愫。

 

经济价值

 

元宵节临近,花灯、汤圆和花炮等商品生意火爆,山东省日照市“元宵经济”红红火火。商家吹响元宵经济“集结号”。2011217日是元宵节,吃汤圆、品美食、看庙会,每一位市民都在努力的抓住春节的尾巴,享受元宵节中的年味。在元宵节到来时,节日经济再度被搅热,酒店订座爆满,超市元宵卖得火。近年来一些春节期间没来得及聚会的同事、亲友将元宵节作为一起聚餐的机会,使得元宵节酒店的订座率大幅增加,元宵节订餐数量几乎不亚于除夕年夜饭,部分酒店针对市民过年喜吃大鱼、大肉的习惯,特意在元宵节推出忆苦思甜菜肴,粗粮、野菜、窝窝头颇受市民青睐。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11-23 22:17 , Processed in 0.0416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