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是自谦的,与人交往的时候难免有些谦辞,有用鄙的,如称自己为鄙人,称自己的见解为鄙见;有用愚的,如对年轻的人称自己为愚兄,对年长的人称自己为愚弟;也有用拙的,如称自己的作品为拙作,称自己的意见为拙见。你要说真的是鄙、真的是愚、真的是拙吗?那也不是,就是个谦虚的用法。
拙,从手,出声,《说文解字》言“不巧也”,没那么灵巧,没那么有技艺,本义是指笨拙、迟钝。拙是与巧相对的。可是老子却说大巧若拙。巧是技巧、技能,人生在世,难免追求一些巧,这些巧都是凭借人力人工可以达到的。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大巧就是超乎一般的巧,是绝对的、完美的巧,联想起所言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直若屈、大辩若讷,大巧就是不巧,因此说“若拙”。但拙是什么--是笨拙,笨拙又怎么能作为最高、最完美的巧呢?在老子看来,不巧之巧就是大巧,或者说天巧,这是自然而然的、非人为的,从技术角度看,也就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是笨拙的。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5-4-4 03:02 , Processed in 0.0380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