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历 史 诸序之行 查看内容

左宗棠 (中国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2020-7-3 13:17| 发布者: 朴实无华| 查看: 3423|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 (中国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左宗棠(18121110日—18859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又主持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其间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1885年(光绪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在晚清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建国后又辑有《左宗棠全集》。

 

人物生平

 

湘上农人

 

 

 

左宗棠湘阴的故居

 

1827年(道光七年)左宗棠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同年因母亲病重放弃院试,不久母亲去世,丁忧期间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1832年(道光十二年),左宗棠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取得举人功名。

 

1836年(道光十六年),左宗棠在湖南醴陵主讲渌江书院期间,结识两江总督陶澍。左宗棠于1840年(道光二十年)至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在安化陶家任教八年,期间他广读陶家藏书,经营柳庄,钻研农学、舆地,并对鸦片战争予以关注,提出“更造火船、炮船之式”等应对方针。

 

 

 

雕塑《湘江夜话》(湖南省长沙市潇湘大道)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胡林翼向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左宗棠,但左宗棠因事未赴任。

 

18501月(阴历仍为道光二十九年),林则徐返乡,约左宗棠于长沙舟中相见;两人彻夜长谈,涉及古今形势、人物品评、“西域时政”等。林则徐称赞左宗棠是“不凡之才”、“绝世奇才”,期许良厚。

 

戎幕坐啸

 

 

 

左宗棠画像(《近代中国教育人物像传》)

 

1852年(咸丰二年),当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

 

1854年(咸丰四年)4月,左宗棠应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长达6年之久。由于左宗棠的悉心辅佐和筹划,不但湖南军政形势转危为安,湘军出省作战连连奏捷,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

 

1856年(咸丰六年),因左宗棠有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之功,清廷“以兵部郎中用”,赏戴花翎。

 

1859年(咸丰九年),樊燮京控案发,左宗棠被迫离开骆秉章的幕府。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峥嵘,引起朝野关注,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一些高官显贵在皇帝面前竞相举荐,咸丰帝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左宗棠的命运很快出现了新的转机。

 

东平闽浙

 

1860年(咸丰十年),在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并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

 

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清廷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3年(同治二年)升闽浙总督。1864年(同治三年)3月,左宗棠攻陷杭州,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论功,封二等恪靖伯。

 

西靖陕甘

 

 

 

陕甘回乱渭河战图

 

1867年(同治六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督统军队(陕甘总督由穆图善署理),屡次击败捻军,最终于1868年(同治七年)协助李鸿章消灭了西捻军。左宗棠在入京觐见时指出平定陕甘仍需五年时间。

 

 

 

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任上的素描像

 

1868年(同治七年)末,左宗棠进军陕北的延安、绥德、榆林一带,左宗棠已认定盘踞金积堡一带的马化龙是回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在18711月(农历仍为同治九年)取胜,左宗棠赏加骑都尉世职。

 

1872年(同治十一年),左宗棠派刘锦棠克复西宁,白彦虎等退入甘肃;他另派徐占彪进攻肃州,但肃州久攻不下。同年,在兰州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即兰州制造局)。8月,左宗棠入驻陕甘总督驻地兰州。

 

 

 

陕甘回乱平定后的甘肃(1875年)

 

1874年(同治十三年),左宗棠推动甘肃省与陕西省分闱乡试、分设学政,以免甘肃考生赴陕乡试之苦;他还推动西北茶政改革,镇压闵殿臣之叛。8月,左宗棠补授大学士,不久又补为东阁大学士。

 

进军新疆

 

 

 

左宗棠像(Adolf Erazmovich Boiarskii1875

 

1864年(同治三年),受太平天国运动和同治陕甘回变影响,新疆各地豪强趁机而起,出现了割据纷争、各自为王的混乱局面。沙俄亦趁机于1871年(同治十年)7月侵占伊犁。

 

1873年(同治十二年)3月,左宗棠提出了先安定新疆回部再准备收回伊犁的方针。

 

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清廷下诏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以将军金顺为帮办军务,择机出塞平叛新疆。

 

克复北疆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示意图

 

1876年(光绪二年)4月,左宗棠在肃州祭旗,正式出兵。左宗棠坐镇肃州,命刘锦棠、金顺分兵两路,先后率师出关。翻过东天山九曲险道,分运至巴里坤和古城。刘、金两军协力,经激战攻下乌鲁木齐外围的古牧地;阿古柏的帮凶白彦虎、马人得弃乌鲁木齐而逃,至此,北路荡平。

 

打开南疆

 

1877年(光绪三年)4月,刘锦棠出兵,迅速收复达坂城。不久,刘、张、徐三军合击,又收复吐鲁番(426日);阿古柏一看通往南路的门户打开,自知大势已去,乃服毒自杀。

 

 

 

反映左宗棠西征的画作

 

187812日(农历仍为光绪三年),和田克复。至此,这场由英、俄两国支持的阿古柏之乱乃告平息。

 

仅一年多时间,左宗棠就指挥西征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清廷嘉其功,诏封二等恪靖侯。新疆各地也于大小村镇建立左公祠,烧香礼拜。

 

壮士长歌

 

 

 

左宗棠雕像

 

1871年(同治十年),沙俄乘阿古柏侵占新疆之机,派兵侵占了伊犁,宣布“伊犁永远归俄国管辖”,左宗棠强调俄方有归还许诺在先,所以要先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伊犁问题。

 

1879年(光绪五年),在沙俄的威逼下,崇厚签订《里瓦几亚条约》。

 

 

 

兰州织呢局内景

 

1880年(光绪六年),清廷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左宗棠认为“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遂亲自由肃州出发入疆,坐镇哈密亲领后路声援,并表示收复伊犁血战到底的决心。

 

 

 

《中俄伊犁条约》原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881年(光绪七年)2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较之《里瓦几亚条约》,中国虽赔款增加,并仍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之领土,但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方,在领事等问题上也收回一些利权。

 

1882年(光绪八年),沙俄正式交还伊犁,左宗棠恳切陈词说服了清朝政府,同意着手在新疆建省。经过筹划,1884年(光绪十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督师抗法

 

 

 

油画《敕治两江》,居中者为左宗棠,左二为李鸿章

 

1884年(光绪十年)9月,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12月,左宗棠抵达福州,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1885年(光绪十一年)3月,黑旗军、恪靖定边军等取得镇南关大捷,夺取了谅山。清政府“乘胜即收”,与法国议和。

 

抱憾而终

 

1885年(光绪十一年)729日,病重的左宗棠连上两折,请求专设海防大臣,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不久,清廷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台湾设省也终于实现。

 

1885年(光绪十一年)95日(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岁。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入祀京师的昭忠祠、贤良祠,并建专祠于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诸省

 

 

特此申明:

 

    此文内容及图片都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11-23 13:34 , Processed in 0.0376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