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人物生平
宋氏三姐妹合影(左一)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于上海。她的父亲宋嘉树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挚友和同志,父亲的爱国热情和民主进步思想深深影响了少年时代的宋庆龄。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后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给处于艰难困苦中的孙中山先生以极大鼓舞。1915年,她和孙中山先生在异国他乡结为革命伴侣。从此,患难相依,生死与共。她忠诚坚定,恭谨谦逊,尽心配合孙中山先生的工作,悉心照料孙中山先生的生活。。她参与起草过许多具有历史性影响的电文、宣言,出色地担负起整理文件、处理函电等繁重的日常工作,成为伟人身边的得力助手。
读书中
1921年5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她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全力保卫孙中山先生的安全。
她参与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苏联政府代表越飞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人的多次重要会谈,协助对国民党实行改组,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国民党基本上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成为革命联合战线的组织形式。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为了解决中国的统一和建设问题,接受北京军政首领邀请,犯难北上,她毅然随行。在孙中山先生抱病期间,她精心护理,并帮助筹备以人民为主体的国民会议。
和鲁迅、胡愈之合影(右一)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病逝,宋庆龄同志失去了敬爱的导师、亲密的同志和爱侣。从此,她以自己的坚强意志和柔弱之躯,肩负起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捍卫新三民主义和执行三大政策的重大使命。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她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毅力,自我牺牲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行,与中国人民甘苦与共。
1926年1月,她在国民党二大上号召团结合作,共同实现孙中山先生遗愿。在宋庆龄同志和与会共产党人及其他国民党左派人士共同努力下,大会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推延了革命阵营的分裂,为北伐赢得了时间。随着北伐胜利进军,掀起了全国的革命高潮。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宋庆龄与多名国民党左派成员以及毛泽东、董必武等中国共产党人联名发表通电,予以严厉谴责。7月14日,当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举行分共会议时,她发表严正声明,宣布与其彻底决裂。在南昌起义中,她被推选为由周恩来同志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并担任7人主席团成员。起义当天,她和毛泽东同志等22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名义发表宣言,号召一切革命者团结一致,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
1931年8月,她得知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的消息后,于12月19日发表宣言,予以声讨:“惟有以工农政策为基础的党才能为社会主义打下基础,才能粉碎军阀的势力并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宋庆龄同志的宣言震撼全国。1932年12月,她联络中外进步人士与知识界、文化界代表,在上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同志充分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宋庆龄同志的努力,对推动抗日救亡、争取人民民主权利的斗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36年6月,宋庆龄同志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在她的主持和参与下,救国会通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70周年活动、举办鲁迅葬礼以及营救沈钧儒等“七君子”的救国入狱运动,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加入抗日救亡阵线。
1933年,她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组成党的外围组织“国民御侮自救会”,并担任会长。提出停止向苏维埃区域的进攻,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4年4月,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六大纲领》,经宋庆龄与何香凝等人联名以《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公布后,迅速得到国内民众和海外华侨的响应。1937年2月,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她与何香凝、冯玉祥等联名提出《恢复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力促国民党改变立场,团结抗日,她强调“内战必须不再发生。和平统一必须实现”。
全国抗战爆发后,她写下了《中国是不可征服的》一文,深刻揭示“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是不能支持一场对中国人民的长期战争的。”宋庆龄同志于1938年6月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向世界宣传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战,宣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英勇斗争。向全世界募集医疗器械、药品、现款及其他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敌后抗日根据地。
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和欧洲期间,她积极参与国际反帝国主义和保卫和平运动。淞沪抗战时,她向世界进步人士发出呼吁,得到高尔基等人的热烈响应。
宋庆龄
1944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在抗战胜利后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又及时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力争实现和平建国。宋庆龄同志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支持人民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正义斗争。1946年7月23日,宋庆龄同志于上海发表《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1947年11月12日至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在香港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央执行委员会,推举宋庆龄同志为名誉主席。
1945年12月,“保卫中国同盟”易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她与董必武同志为首的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密切合作,为解放区、为人民解放军募集药品和其他物资。
1949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纪念日时,宋庆龄同志写下《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称中国共产党为“我们的领导者”,满怀激情地“向中国共产党致敬”。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
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宋庆龄的一生始终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她不辞辛苦去全国各地视察,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少数民族地区,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人民心连心。她谦逊和蔼,平等待人,兴办实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她一生热心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
1951年被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与加里宁夫人合影(右)
宋庆龄从早年就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享誉世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向把她作为自己的亲密的战友、同志、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1981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她立碑铭文以表纪念: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特此申明:
此文内容及图片都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4-11-23 13:26 , Processed in 0.0392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