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历 史 诸序之行 查看内容

张良 (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

2020-10-13 17:50| 发布者: 朴实无华| 查看: 2761|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周恩来:项羽打了一百个胜仗,顶不住张良一个主意,优势变劣势,只好求和。

张良 (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

 

张良(?—前189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人物生平

 

圯上受书

 

 

 

张良像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张良像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老人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候,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张良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矢志抗秦的张良正好遇上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两人相见如故,从此,张良深受刘邦的器重和信赖,聪明才智也有机会得以充分发挥。

 

佐策入关

 

 

 

子房山上张良塑像

 

208年(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项羽叔侄所率领的队伍已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并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楚怀王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谁先入关进咸阳,谁便可以立而为王。刘邦取道颍川、南阳,打算从武关进入关中。前207年(秦二世三年)七月,刘邦率兵攻占颍川。九月,军队抵达南阳郡刘邦灭秦心切,见宛城一时难以攻取,打算绕过宛城继续西进。张良认为不妥,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以攻心之术,招抚南阳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兵不血刃地轻取了宛城。

 

刘邦率兵向峣关发起攻击,秦军大败,弃关退守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西)。刘邦乘胜追击,大败秦军于蓝田。然后,大军继续西进,于公元前207年十月抵达霸上(今西安市东25里)。

 

这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仅仅做了46天秦王的子婴眼见义军兵临城下,大势已去,只好以绳系颈,乘素车白马,捧着御玺符节,开城出降。至此,雄霸四方、威振海内的大秦帝国灭亡了。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谋,保证了军事上的顺利进展,从而赢得了时间,终于比项羽抢先一步进入关中。

 

斗智鸿门

 

 

 

张良辞朝

 

刘邦大军进入咸阳,刘邦采纳张良建议,召集诸县父老豪杰,与之约法三章,结果,博得了秦民的一致拥戴,争先恐后用牛羊酒食慰劳军士。刘邦传话:“军中粮食充足,不要劳民破费了。”秦地百姓听罢此言,越发高兴,惟恐刘邦不为秦地之王。

 

206年(汉高祖元年)二月,项羽率诸侯兵抵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得知刘邦已攻下咸阳,十分恼怒,立即命令英布督军强攻。同年十二月,项羽大军攻破函谷关,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要与刘邦决一死战。

 

 

 

汉高祖刘邦

 

张良认为,当务之急是打消项羽对刘邦的疑虑,使他放弃进攻刘邦的计划。张良向刘邦分析了项羽其人,决心深入虎穴,谨慎而灵活地保护刘邦的安全。

 

刘邦仅带着张良、樊哙和百余名从骑来到楚营。项羽见刘邦只带百余从骑前来赴宴,而且一副谦恭委屈的样子,不禁动了“妇人之仁”,刘邦先入为主,努力从精神上压倒对方,项羽自知刘邦依楚王约,先行入关并无非份之处,自己对刘邦如此这般倒有违约之嫌,顿觉有些理屈词穷。

 

 

 

宴请刘邦赴鸿门宴的项羽

 

项羽款留刘邦会饮。席间,项羽的谋臣范增屡次示意项羽,项羽犹豫不决,范增只好又从帐外召来勇士项庄,授意他舞剑助兴,伺机杀掉刘邦。项伯拔剑对舞,时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刘邦。樊哙厉声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忠义,指斥项羽疑心太重。项羽一时竟被他慷慨激昂的言辞所震慑,无言以对,刘邦见情势已渐好转,便借口入厕,招呼樊哙出帐,张良决定由樊哙保护刘邦赶快脱身,张良留下来应付局面。

 

暗度陈仓

 

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同年八月,刘邦“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一个“明烧”,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项羽闻知刘邦平定三秦,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张良寄书蒙蔽项羽,项羽果然中计,张良的信从侧面加强了“明烧栈道”的效果,把项羽的注意力引向东方,从而放松了对关中的防范,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下邑奇谋

 

 

 

张良拜师图

 

205年(汉高祖二年)春,刘邦接连收降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昌、魏王豹和殷王卬[áng]五个诸侯,得兵56万。同年四月,刘邦乘项羽集中力量攻打田荣之机,率兵伐楚,直捣楚都彭城。项羽闻知彭城失陷,立即亲率3万精兵从小路火速赶回,急救彭城。刘邦一经接战便遭惨败,几乎全军覆没。

 

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于是派舌辩名臣隋何前往九江,策反九江王英布;接着又遣使联络彭越;同时,再委派韩信率兵北击燕、赵等地,发展壮大汉军力量,迂回包抄楚军。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虚抚韩彭

 

韩信在北路战线上顺利进军,势如破竹。他先是平定了魏、代、赵、燕等地,接着又占据了齐国的故地,欲自立为齐王,韩信的向背对楚汉战争的胜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邦派张良拿着印绶去齐地封韩信为王,笼住了韩信,楚汉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203年(汉高祖四年),汉对楚已逐渐形成合围之势:韩信据齐地不断袭击楚军,彭越又屡次从梁地出兵,断绝楚军的粮道。楚军兵疲粮竭,项羽无奈,终于送回了被扣押的刘邦的父亲与妻子儿女,与刘邦讲和。刘邦采纳的张良的意见,亲率大军追击项羽,并令韩信、彭越合围项羽。

 

 

 

张良半身像

 

韩信先用“十面埋伏”之计兵围项羽于垓下,继而又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敌兵士气,终于打败项羽,迫其别姬、自刎。至此,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彻底胜利而告终结。

 

202年(汉高祖五年)二月,刘邦正式即帝位,史称汉高祖。同年五月,汉高祖在洛阳南宫举行庆功大典,大宴群臣。

 

劝都关中

 

国基初奠,天下始定,定都何处?这无疑对新兴的西汉王朝的巩固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汉高祖采纳张良主张决定定都关中汉五年八月,刘邦正式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刘邦摆设酒席,欢宴群臣,并当场封雍齿为什邡侯,还催促丞相、御史们赶快定功行封。群臣见状,皆大欢喜,纷纷议论道:“像雍齿那样的人都能封侯,我们就更不用忧虑了。”

 

明哲保身

 

 

 

博浪雄风

 

197年(汉高祖十年),汉王朝上层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吕后遂求救于“智囊”张良。张良遂对吕后说道:“商山四皓”皆八十余,节义清高,不就汉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义“四皓”。太子若卑辞固请“四皓”出山,出入宫廷以“四皓”相随,皇上必问而知之,知之则太子位可固。事果如张良言,刘邦问知伴随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数请不来的隐士,今为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翅膀亦硬,奈何不得,从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终得嗣位,吕后为此对张良也更加敬重。

 

189年(汉高后二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

 

人物评价

 

诸葛亮: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

 

周恩来:项羽打了一百个胜仗,顶不住张良一个主意,优势变劣势,只好求和。

 

 

 特此申明:

 

    此文内容及图片都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9-8 12:42 , Processed in 0.0368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