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历 史 圣明圣皇 查看内容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五帝之一——舜

2015-12-30 19:10| 发布者: 曙光| 查看: 5987|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舜(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舜(shùn):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的官。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姓姚又姓妫,名重华,字都君。出生地一说在诸冯,一说在姚墟;为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的官,治都蒲阪(今山 ...
中华民族的五帝之一——舜

五帝者,按《史记》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史记》中记载五帝为连续继承关系。按《涿冢遗书》:黄帝至大禹,凡三十余世。则五帝非连续继承关系,乃是上古功绩较大名望较高之五位者。


五帝简况如下:


名号

姓名

谥号

国号

国都

元妃

黄帝

姬轩辕

黄帝

有熊氏

涿鹿

嫘祖

颛顼

乾荒

颛顼

高阳氏

帝丘

女禄

帝喾

帝喾

高辛氏

帝丘

陈锋氏

唐尧

伊祁放勋

帝尧

陶唐氏

平阳

女皇

虞舜

姚重华

帝舜

有虞氏

蒲坂

娥皇、女英


帝舜


帝舜,三皇五帝系统中第五帝,姓姚,名重华。建都于蒲坂(今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国号虞,又称有虞氏、天虞氏。


帝舜的父亲是天虞氏后裔,天虞氏是少昊氏后裔,天虞氏又称天吴,吴、虞在上古同字同音同义。「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语出《山海经·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是今山东聊城朝城和阳谷的合称,天吴氏当年就居住于此。又「大荒中,有人反臂,名曰天虞。」(语出《山海经·大荒西经》)。天吴氏亦即天虞氏、有虞氏。


神农氏王朝时期,全球出现大洪水,华北平原全遭海浸,山东半岛胶州湾到渤海也被水淹,山东成为孤岛,居住在朝阳之谷的天吴氏地界,全被水淹没,故天吴(虞)氏被称为「水伯」。


吴(虞)是白虎的意思,天虞氏使用寅虎十月太阳历法(源自伏羲历)。大洪水退去,朝阳之谷重新裸露为大陆,正值黄帝王朝时,蚩尤九黎族被黄帝打败,残余一支逃往山东一带,称邹氏,邹氏与当地屠氏通婚,称邹屠氏(申屠氏),邹屠氏又与天吴(虞)氏通婚,称邹虞氏。


故古籍记载舜帝之姓氏有多个版本,并非记载有误,实际皆有历史根源。


舜生于姚圩。」(语出《孝经·援神契》),故舜帝以姚为姓。


帝舜,有虞氏,姚姓,瞽子,五帝之中独不出于黄帝。自敬康而下,其祖也。」(语出《路史·疏仡纪·有虞氏》)


帝舜有虞氏,姚姓也,目重瞳,故名重华,字都君,有圣德」(语出《帝王世纪》)


帝舜,帝姓姚,名重华。或云字都君,诸冯人。」(语出《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又言姓申屠。「舜有虞氏,黄帝九代孙,姓申屠,摄帝位三十年,正居位五十年,寿一百一十二岁,都蒲阪。」(语出《广黄帝本行纪》)


帝舜有虞氏,黄帝九代孙,姓申屠,一云姓姚,摄帝位三十年,正居位五十年,寿一百一十二岁。」(语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一·轩辕黄帝》)


综上所述,帝舜,姓申屠,又姓姚,名重华,字都君。号曰舒冒,谥曰舜。国在有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又称大舜、虞帝舜、舜帝,简称舜。申屠后世又称申徒氏、信都氏、申都氏、胜屠氏。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语出《史记·五帝本纪》),按照《史记》谱系,昌意是黄帝儿子,加上黄帝才八世,显然从世系上是不可能的,况《路史》记载舜帝独不出自黄帝,据前几文得知,《史记》的五帝谱系并不正确,那么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呢?


天虞氏后裔瞽叟(舜帝父亲)娶邹屠氏女子握登为妻,生舜帝于姚墟(诸冯),至于姚墟或诸冯具体地,有河南濮阳、山东鄄城县、浙江余姚、山东诸城、山东菏泽、山西垣曲、陕西安康之争。


山东诸城说: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语出《孟子·离娄下》)。在今山东省诸城市北部的舜王街道诸冯村,其地有舜庙。明《职方地图》于诸城下注云:舜生处。


山东菏泽西北说:

在菏泽西北五十里,其地原有诸冯村。「诸冯,在曹县西北五十里,相传舜生之地。今按其地与姚虚相去不远,恐或然也。」(语出《嘉靖山东通志·卷二十二·古迹》)


山东菏泽南说:

诸冯,在菏泽县南五十里,相传即舜生处」(语出《清一统志》)。


山西垣曲县诸冯山说:

诸冯山,在(垣曲)县东北四十里,《孟子》云舜生诸冯,盖即此。」(语出《读史方舆纪要》)


河南濮阳说:

姚墟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语出唐《括地志》)。「姚墟,在濮州东南九十里。」(语出明嘉靖《山东通志·卷二十二·古迹·东昌府》)。「姚城在雷泽东十三里,即姚墟。」(语出《元和郡县志》)


山东鄄城说:

原有姚城,说法不一,一说在彭楼镇舜城集,一说在闫什镇。


陕西安康说:

《世本》曰:舜居妫汭,在汉中西城县。或言妫虚在西北,舜所居也。或作姚虚,故后或姓姚,或姓妫,妫、姚之异是妄,未知所从。」(语出《水经注·沔水》)。「安康,谓之妫墟,或谓之姚墟。」(语出《帝王世纪》)


浙江余姚说:

明黄宗羲言:「今余姚、上虞两县皆以舜得名,其水之经余姚者曰姚江,亦曰舜江。余姚有历山,上虞有握登山,舜母之名也。有象田,其土中耕者往往得古陶器,舜之古迹在此两县为最多。

舜,东夷之人,生于桃丘,妫水之汭,损石之东,旧说言舜上虞人也。」(《太平御揽》引《风土记》)


以上说法都是后世出现,故记载不一,据舜帝建都于蒲坂记载,又《史记》曰「舜,冀州之人也」,冀州在北,今河北、山西地。又尧帝王朝在山西,大抵推断舜帝故里在山西。而多帝的记载,是因为舜帝足迹遍布,传至后世讹为舜帝出生地。


舜帝母邹屠氏握登,「后嗣握登,见大虹,意感生重华虞舜」(语出《潜夫论·五德志》)。「瞽瞍。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故姓姚,名重华,字都君。」(语出《太平御揽》引《帝王世纪》)


舜帝从小以孝闻名,其母握登早亡,其父娶继母生弟象,象与继母虐待舜,舜觉察并多次躲过劫难,离家出走往负夏经商,又去历山耕田务农,又曾制陶,多方转移。大抵正因此,舜帝故里记载居多吧。


舜帝以德著称,在历山务农时,当地农民在他影响下互让田界,不起争执。他经商时,让利于民,受人爱戴。他打渔时,在他影响下互让捕鱼。总之,舜帝所在的地方,均能以德受人爱戴,故史书上记载舜帝「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后被尧帝王朝末代帝启用,并将两女娥皇、女英嫁与舜,并封舜于虞邑,所以称虞舜。舜帝掌握大权,在末代尧帝去世后,顺利登基继位,迁都于蒲坂,正式建立有虞氏王朝。


舜帝善重用人才,高阳氏王朝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号曰「八恺」。高辛氏王朝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虎伯、仲熊、叔豹、季狸,号称「八元」。这十六人后裔发展为十六族,而尧帝王朝未能启用,舜帝启用之。


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即垂、益、禹、皋陶之伦,庭坚则皋陶之字,其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语出《左传·文公十八年》)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语出《史记·五帝本纪》)


舜帝善于纳谏,在朝门外设「谤木」和「谏鼓」,谁有对朝廷不满可以写在谤木上,谁有谏议或冤屈可击鼓,即可有人出来接待听取。


谤木历经几千年发展为后世的华表,谏鼓发展为后世衙门前的大鼓。



舜帝有虞氏王朝时,又一次大洪水,舜启用鲧治水,九年不成,杀鲧,启用鲧之子文命继续治水。文命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腿上毛都磨光,终于制服大洪水,舜以文命有上古大神禹之功绩,遂赐禹之名称文命。舜晚年南巡,崩,葬于苍梧山。


有虞氏末期,文命治水功成,名气大涨,天下归心,后文命登基建夏,虞朝结束。


道典氏曰:古曰舜日尧天,谓舜之治国几近大同,举世之才能,没世之妖邪,平水患,丰民物,莫能匹之。舜耕于田亩,山野皆和,舜居于市,贩夫亦好德,舜佐陶唐氏,天下归心。故曰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者,古之帝德甚也,以其德而登者,一也。


12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11-23 13:12 , Processed in 0.0407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