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历 史 诸序之行 查看内容

赵充国

2020-11-3 18:04| 发布者: 朴实无华| 查看: 2353|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赵构:史谓赵充国沈勇有大略,其用兵以全师保胜为策,乃汉中兴良将也。

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金城令居(今甘肃兰州永登)。西汉名将。

 

赵充国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率百壮士突围,被拜为中郎,历任车骑将军长史、大将军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后将军等职。他率军击败武都氐族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汉昭帝死后,与霍光等拥立汉宣帝,封营平侯。累官蒲类将军、后将军、少府。神爵元年(前61年),计定羌人叛乱,并开展屯田。

 

赵充国晚年致仕后,仍常参与议论“四夷”问题。甘露二年(前52年),赵充国去世,年八十六。谥号“壮”。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赵充国

 

赵充国最初担任骑士,后来作为六郡的良家子弟、善于骑马射箭而补任羽林卫士。他为人沉着勇敢,有很深的谋略,年轻时喜好将帅的气节,研习兵法,通晓“四夷”事务。

 

元狩四年(前119年),随着武帝取得第三次大举征讨匈奴的胜利,汉廷移民七十万口,屯居于东起朔方,西至今居(今永登县)的地区内,以加强北方边防。赵充国就是在这一年,全家移居金城郡的令居县。

 

崭露头角

 

天汉二年(前99年),赵充国以假司马的身份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汉军断粮好几天,死伤的人很多,赵充国就与一百多名壮士突破包围、攻陷敌阵,李广利带领士兵跟随其后,才得以突围。赵充国全身有二十多处受伤,李广利把情况上奏给汉武帝,汉武帝下令征召赵充国到出行所在的地方来,汉武帝亲自接见并探视他的伤情,感叹称赞,就授官为中郎,提升他任车骑将军长史。

 

汉昭帝时,武都郡的氏族人反叛,赵充国带兵平定此次叛乱,升任中郎将,带兵屯守上谷郡,后调回朝廷担任水衡都尉。后来,带兵攻打匈奴,俘获西祁王,因功升任后将军,照旧兼任水衡都尉。

 

屡立功勋

 

 

 

赵充国主动请缨出兵西羌

 

元平元年(前74年),赵充国与大将军霍光一起决策拥立汉宣帝刘询为皇帝,因此被封为营平侯。

 

本始年间(前73年—前70年),赵充国担任蒲类将军,带领三万多骑兵,从酒泉出兵征讨匈奴。他本当与乌孙合击匈奴于蒲类泽,乌孙先期至而去,他带兵出塞一千八百多里,西去候山,杀死匈奴数百人,俘虏牲畜七千多头。返朝后担任后将军、少府。匈奴大举入侵,汉朝就派遣赵充国统领四万骑兵驻守边境的五原、朔方、云中、代郡、雁门、定襄、北平、上谷、渔阳等九个郡。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领兵退去。汉即罢兵。

 

老骥伏枥

 

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到了羌族,羌先零部落酋长向他表示要北渡湟水,到汉民不种田的地方畜牧。义渠安国向朝廷报告这个情况。赵充国弹劾义渠安国奉使失职。从此以后,羌人依照以前的话,擅自渡过湟水,当地郡县长官不能禁止。

 

 

赵充国连环画形象

 

元康三年(前63年),先零羌与各羌人的酋长二百多人解除怨仇,交换人质后订立盟誓。汉宣帝知道这件事后,就征询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认为:我怀疑匈奴包塑又派使者到羌人部落中,同先零相联合。臣恐怕羌人的变动并不止这些,而且他们将会勾结联合其他部落,应该赶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作好准备。”赵充国认为:“等到秋天马肥,变乱必然发生。应派使者巡视边防部队预先作好准备,下令告诉各羌部落,不要让他们解除怨仇,以便查明他们的阴谋。”于是两府(丞相、御史)又请示派遣义渠安国出使诸羌,了解其动向。义渠安国以骑都尉身份带领三千骑兵守备羌人,被羌人所击。他领兵退到令居,向宣帝报告。

 

这时赵充国已七十多岁,很自信地回答:“再没有比老臣更好的人选了。”赵充国到了金城日日飨宴军士,士卒都希望为他效力立功。羌骑多次前来挑战,赵充国命令坚守而不出兵。捉到的俘虏供认羌人内部各个头领互相埋怨这说明羌人内部发生了矛盾。

 

起初,羌族部落头领靡当儿派遣弟弟雕库来向都尉报告先零部落谋反,过几天果然反汉。赵充国以为此人无罪,就让他回去告诉该部落头领意思是,汉军前来是诛羌族中有罪的人,区别对待,你们不要互相勾结,应当立功赎罪,还可论功行赏。赵充国是想凭威信招降、部落及被掳掠者,瓦解羌族联合之谋,待其松懈时击破之。

 

宣帝把辛武贤的奏书交给赵充国,命他与校尉以下知羌事者博议。赵充国等建议:对羌族各部,应当根据主谋与胁从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严惩主谋者,宽恕胁从者,选择了解羌俗的良吏抚慰羌民,这才是万全之策。宣帝将他的上书发给群臣议论。但公卿议论的人的意见完全与赵充国之策相反。

 

 

 

赵充国半身像

 

赵充国受到皇帝指责,并不放弃己见,他以为将军带兵在外,虽受诏命,只要能安国家,就应按便宜行事。于是上书表面上承认过错,实际上进一步陈述用兵利害,宣帝很快地采纳了赵充国之策。

 

赵充国领兵到了先零羌所在地。先零羌突然看见汉军大部队到来,抛弃车辆辎重,打算渡过湟水,道路险隘,赵充国缓慢地驱逐之。羌人赴水溺死者数百人,投降及斩首五百多人,获得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多辆。汉军到了羌地区,命令不得烧毁住所损害农牧。羌知道这个消息,他们的头领靡忘派人来说:“愿意返还你们的失地。”后来羌竟不用出兵就平定。

 

定于十二月击先零羌。这时羌众来投降者已一万多人。赵充国估计他们必定动摇,打算安排骑兵屯田,以待其敝。于是奏上了屯田书。在屯田书中,赵充国提出两点建议。宣帝复书要求再申明理由。赵充国申诉,以“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所以要求朝廷采纳其策。

 

宣帝肯定了他的计策。赵充国不出兵,“所降复者得五千人”,于是又诏令罢兵,只留下赵充国负责屯田。

 

神爵二年(前60年)五月,赵充国估计羌众伤亡及投降者甚多,力量削弱,请求罢屯兵。得到皇帝的允准,于是振旅还朝。

 

这年秋天,羌若零等部落共斩先零大豪犹非、杨玉之首,不少部落首领率众来降。

 

生荣死哀

 

赵充国晚年请求退休,宣帝允准,赐他安车、驷马及黄金六十斤,返回家中。不过在讨论“四夷”问题时,宣帝仍时常征询赵充国的意见。

 

甘露二年(前52年),赵充国去世,终年八十六岁,获赐谥号为“壮”。葬于圭卜山之阳(今甘肃清水城西北李崖)。

 

主要影响

 

军事思想

 

 

赵充国塑像

 

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思想。

 

赵充国一生的主要功绩集中表现在晚年,七十三岁时,主动领兵出征,七十九岁凯旋回京,以如此之老龄,顶风冒寒,坚守边境,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建计屯田

 

 

 

赵充国陵园

 

他建议朝廷屯田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作为持久之计,提出亦兵亦农,就地筹粮的办法,可以“因田致谷”,“居民得并作田,不失农业”;“将士坐得必胜之道”;“大费既省,徭役预息”等“十二便”。

 

留兵屯田之策不仅在当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

 

历史评价

 

苏洵: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勣,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盛彦师,才将也。

 

苏轼:赵充国、冯奉世,名臣也,而老于为将;娄师德、郭元振,儒者也,而乐于守边。

 

赵构:史谓赵充国沈勇有大略,其用兵以全师保胜为策,乃汉中兴良将也。

 

 

 特此申明:

 

    此文内容及图片都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上一篇:李广 (西汉名将)下一篇:陈汤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11-23 13:19 , Processed in 0.0389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