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历 史 其 它 查看内容

清明节礼俗文化

2021-4-4 18:47| 发布者: 清风| 查看: 3860| 评论: 0|来自: 原创

摘要: 清明节礼俗文化清明节,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重大的传统春祭节日之一。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号前后,《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它温暖清爽;仲春与暮春之交。又称踏青 ...


清明礼俗文化

 


 

清明节,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重大的传统春祭节日之一。交节时间在公历45号前后《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它温暖清爽;仲春与暮春之交。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也是农业播种的时节,民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各地开展缅怀英烈、敬仰英雄祭扫活动。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俗有“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民间还有植树、放风筝、插柳、拔河、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风俗体育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不仅利于我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熏陶,更利于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高远精神。

 

 

 

中国文化进入一个新时代,在这个历史转折的新时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宇宙万事万物万化的必然规律,必然趋势。传承道德忠孝仁百善孝为先,有了孝心才日益培德建德。老祖宗留下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哲理,并且经得起实践和验证,我们中华老祖教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先教做人后教做事,注重德行是根本,有德自然有。我们是炎黄子孙,是注有太上血统的中国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一个民族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命脉。同样一个家族一个家不要父母了,不要祖先了,不要祖根了,不要祖魂了,没有祖宗的精神命脉,这个家族也会走向死亡。这就是厚德才能载物的道理。“家词对联”: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长明万岁灯寓意一代代的子孙要建根不拔,抱信不失子孙祭祀祖先香火不断家族才能兴旺发达上香是抱本答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一阴一阳,一息一生,缅怀祖先的恩德不是迷信。

 

 

 

家词为教育的载体,传承着家道、家教、家风、传精神、传思想、传灵魂。家祠教育依像透理,实施心灵教育、开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先河。建根立本、本立而道生、以五爱为前提、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始做起。历史事实证明,家祠承是社会文明有序稳定重要部分、对于家族德育教育具有很高的自发能动价值,“家祠文化与中国道德文化具有高度统一性”,缘承性、“能给在失性危急中以整体的家信达中华祖信之心的皈依和寄托”。

 

 

 

河南新郑每年的清明节、三月三【祭祖大典】这叫不忘根本、懂得感恩图报,祈福中华、天地人和。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关注,凝聚华夏儿女,共谋祖国统一,祭祀规模也日渐隆重,使我们拥有归属感。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突出了中华民族寻根拜祖的主题,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靠的就是孝的延承,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告诉我们:善于创建善业的人遇到什么阻碍都不会拔舍,善于抱信真理的人无论怎么顺逆都不会脱失,子孙祭祀继承延续不断不止。修从起基在自身之此,其德才真实不伪;修园于家人家风,其德才开始生用余出;修善于乡人乡俗,其德才开始见长;修为于国安详和,其德才开始走向丰满;修以于天下心,其德才普济万物苍生。

总之,清明祭祀表达对祖先缅怀,家祠承是社会文明有序稳定有利进步重要组成部分。以家祠承自归正民俗民风。家祠承会自动帮助由家信上达祖信之心皈依。教育子孙后代,祖宗的加持力全靠你为国为民的大孝心来感召、又文明、又节约、利国利民利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民族大义藏于胸、人民利益举过顶,每一次对英烈的缅怀,都是一次砺初心、担使命、永奋斗的庄严洗礼。

清明时节,点亮蜡烛,致敬英魂,砥砺前行。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它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祭祖与踏青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活跃生命,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在当代社会,清明礼俗的传承创新体现在着重培育感恩情怀、提升生命伦理意识;贯彻环境保护理念,调整更新传统祭祀方式;亲近自然,拥抱生命的春天等方面,只有我们主动进行清明礼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的民族才能生生不息。

清明常在,民族不老。

202144


上一篇:孔子与麒麟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11-23 09:12 , Processed in 0.0441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