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历 史 正信之众 查看内容

王承书

2021-4-13 21:38| 发布者: 朴实无华| 查看: 2530|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王承书:核物理学家,气体动力学和铀同位素分离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研究员,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

王承书

 

王承书(1912年6月26日—1994年6月18日),女,湖北武昌人,核物理学家,气体动力学和铀同位素分离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研究员,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

 

 

 

1934年王承书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6年获得燕京大学硕士学位;1939年与张文裕结婚。1941年留学美国;1944年获得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院物理博士学位;1956年回到中国,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教授;1958年被调到原子能研究所热核聚变研究室从事理论工作;1959年被派往苏联原子能研究所实习3个月;1961年至196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铀同位素分离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1965年至1978年担任华北605所研究员、副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院研究员、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大型气体扩散机总设计师;1978年担任核工业部研究员,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高级顾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6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王承书在美国期间主要从事气体分子运动论的研究,回国后先后从事受控核聚变、等离体物理、铀同位素分离等研究。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承书在美国期间主要从事气体分子运动论的研究。1948年王承书发现了查普曼和T. G. 考林(Cowling)的力学经典著作《非均匀气体的数学理论》(The Mathematical The oryof Non-Uniform Gases)一书的第1版中关于伯纳特结果的重要错误,之后她发表了多篇处于当时这一领域世界前沿的重要论文。她第一个发现求解玻尔兹曼方程的本征值理论,提出适用于多原子气体的推广的玻尔兹曼方程,即“WCV”方程。

 

1958年春,近代物理研究所里给王承书分配了8名北京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求给他们讲授铀同位素分离理论课程。她参考美国学者K. 柯恩(Cohen)的理论著作,边学边讲,并经常告诫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她在中国开创了受控核聚变反应和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并为其发展打下基础。

 

 

 

1961年后,王承书隐姓埋名到原子能研究所,改做铀同位素分离工作,解决了净化级联计算、级联的定态和动态计算等重大课题。

 

1964年,国家下达了研制大型扩散机的任务,王承书接受了总设计师的重任,并亲自参加物理参数的选择工作。这是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扩散机,周恩来总理曾两次指示要抓紧研制定型。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直到70年代后期该机才设计定型。

 

个人生活

 

情感婚姻

 

 

 

王承书与丈夫张文裕

 

1939年,王承书在昆明与从英国学成回国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张文裕结婚。婚后她的抱负丝毫未减,在张文裕的积极支持和她自己的努力追求下,1941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巴尔博奖学金破例地接收了一个已婚妇女的申请。

 

人物轶事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撤走专家,中国第一个分离铀同位素用的气体扩散工厂面临严峻的形势。王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毅然接受自己从未搞过的铀同位素分离工作。从此,王承书的名字在中国物理界悄然无声地消失了。与吴征铠、钱皋韵一起,开始了她后半生的默默工作。数十年来,王承书同广大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一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她把自己外出办事的出差补助费、各种奖励和稿费全部捐献给单位购买书籍和文具用品,捐献给中国核学会铀同位素分离分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为了弥补办公费用的不足,她自己花钱买了大量纸张供理论工作人员使用。 

 

人物评价

 

王承书为中国第一座铀浓缩气体扩散工厂分批启动作出重要贡献。为中国铀同位素分离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中国科学院评)

 

 

 

王承书回国后,从事铀同位素分离工作,为中国铀同位素分离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培育了一支理论研究队伍。在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装料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在研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时,隐姓埋名一直到去世。(《现代物理知识》评)

 

 

特此申明:

 

    此文内容及图片都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11-23 04:40 , Processed in 0.0378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