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人 文 民 俗 查看内容

找寻流逝的文明

2015-12-15 22:33| 发布者: 清风| 查看: 3757| 评论: 0|原作者: 赵振华


福建闽越王城是中国南方保存最完整的汉代诸侯王城,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透视福建上古文明的一扇亮丽的窗口。

 

在闽越王城遗址的古老土地上,还有一座风貌古朴、幽静,极富文化魅力的古老村落“城村”.他蕴藏着与自然和谐相宜的精神传统哲理,积淀着武夷先人的智慧和创作经典,村庄环境优美,古色古香,民风淳朴堪称是当代社会人文环境中一部活生生的《道德经》践本!

 

城村属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夙名“古粤”.村落里的居民,传说都是古代闽粤人离去后,中原移民重建的村庄,因建在闽越王城的边上,故名:“古粤城村”。

 

古城始建于隋唐,兴于宋元,荣于明清,衰于民国之际,上下经历了数千年的文明历史,时至今日,村庄格局,文化遗存,尚待完整的保留了明清以来的古村镇风貌!

 

迎面我们看到的是:村落寨墙的南大门,是人车日常出入耕作的通道,为牌楼式砖木建构,硬山顶,有很强的防御功能,透过墙上高高的瞭望空,我们还多少可以感受到战争年代被惊扰的村民,那战兢兢的戒备心态,我们还可以看到当年刻下的苍劲有力的砖刻“古粤”二字,这是一座以种族作为村名的古村落。

 

城村有580多户,2500多人口,四周四山恭揖,三面临水,崇阳溪环绕其东西北三面,形成了“金城环抱”之时,水路交通之便利,酿成了城村古代曾有过的繁荣,曾经是:隔溪灯火团相聚,半是渔舟半客船”的闽北通商大埠,看尽兴旺,今日繁华已逝,遗风犹存,现今的村落则多了几分宁静,闲适、古朴和凝重。据古代的一位风水先生说:该村背依山,脚踏水、腹临盆”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由此可知,城村被闽越人看中,在此营建王城是有一定深意的。

 

村内的小巷甚多,其中的一切小巷极尽迂回、曲折之姿态使人如入迷宫,城村的老百姓会常常吟唱:曲曲弯弯一巷长,千年流韵此中藏。欲问东越兴亡史,历史昭然嵌古墙。小巷悠悠,古风犹存,两面古墙采用就材铸就的方法,全用版筑夯土而成,文化层清晰可见,步入其中,仿佛进入历史隧道,韵味无穷!

 

全村共有36条小巷,三条主街,卵石铺就的小道,呈井字型纵横交错,街巷两旁分设排水道,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注入溪河。

 

全村共有林、李、赵三姓家族组成,近几年偶尔会有一切他姓进入本村。此三姓家族在村中均有精美的宗祠。

 

老子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

 

凡是大家族,大企业长盛不衰,必先建其祖根,抱信不失,子孙祭祀感恩香火连绵不断,不建祖承,如草木无根,不能长久。在这个古朴的小村里,此祭祀之风从上古发展至近代,从无间断。每到清明,姓氏家族中的老者,会携同其子孙到宗祠去祭祖,去感念祖先的恩德,并会有族长或会长来主持仪式并宣读家规,午时,所有姓氏的族人都会汇聚在一起在自家祠堂里,陪老祖宗吃上一顿热情洋溢的团圆饭,小村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气氛!

 

由于这里的村民长期在接受者传统礼仪的禅养,彼此间都相互的尊重,村庄里几乎没有吵架的,没有不赡养老人的,听老人们讲:古往今来,无论什么运动来到这里,都会由于这里的民风淳朴而自动平息。解放前动荡时期,会出现来村里抓壮丁,但很少有人被抓走。全村房屋建筑都是连体的,家家相通,村民之间相互恩待,有了危难人们都会把自门打开,让其逃走,等列强进屋了,被抓的人早跑到村外远去了。村庄里的人们在民俗礼仪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宗族凝聚力,房屋的格局形成了一个使外不侵入的坚强堡垒。农闲时的小村庄,时常是狗不叫吠,夜不闭户,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连大街上的狗看见生人也不叫,会摇着尾巴、各尊其道,这一切不得不说明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但对人、对一切生命都会产生相应地同化力!

 

好的人文环境,即是恶人可以在氛围的禅化中不言而自善;不好的人文环境,好人也会顺势而下,猖争而坏,这虽然不能说是全部,但多数人的属性都习惯于随潮、随势、随风气自觉不自觉的去,所以,人文环境沦丧本身就是人类最大的灾害,其中坑害了一批有一批的人,种种屡禁不止,荣辱观的颠倒就是人文环境破坏了,只要人文环境不修复,什么办法都止不住滋生和蔓延。

 

历史事实证明,家祠承是社会文明有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家族德育具有很高的自发能动价值,复兴中华文明理当从主端老子道德经复起,基从家祠而实,形成上信下孝,以整体的家信达中华祖信,以家祠承自归正民俗民风,此为能给在失信危机中挽救社会现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村口的拐弯处,我们发现了一座明代留下的木构牌楼名曰“百岁坊,记载的是当时古粤城村有一位名叫赵西渊的老人,年逾百岁还不忘给他的岳母过寿诞,地方上的官员闻知此事把他的孝行上报朝廷明神宗下旨钦赐老人五品顶戴,并赐<四朝逸老>之匾,是国恩家庆盛极一时,更显尊恩浩荡,并赐木楼一座名曰百岁坊。

 

牌楼上有钦差赠送的<圣世人瑞.>的牌匾,这是目前闽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代表明代皇权的木构牌楼。原来牌坊前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碑,现今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丢失的无影无踪了!

 

城村最大的一个家族,人口最多的要属赵氏家族了。赵氏祠堂坐北面南,始建于雍正10年,基本保持原貌,是一处典型的清前期祠堂建筑。赵氏家族系大宋王朝太宗皇帝的后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受祸为烈,战火连绵,民不聊生,虽为皇室家族也未能幸免迫使赵氏先人背井离乡一路向南逃亡,最后落籍在古粤城村,这块古来而由其神奇的大地,繁衍生息了600余年,历30余代,达千余人众,成为城村最大的家族!

 

走出赵氏祠堂漫步在幽深的小巷,看到村庄内的明清建筑很多,古时的建筑中还留有过去的门当和户对。古老的建筑中,无论是砖雕、木雕、石雕大都是选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图案。有吉祥祈福的美好愿景,有趣味性的历史典故,大都是弘扬孝悌忠信,倡导礼义廉耻的,古朴的小村与传统的道德文化形成了高度的思想和统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装雕艺术。环境的熏陶,使村庄的多代人都在潜移默化的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禅养!

 

我一边由衷的赞叹,一边好奇的观望,迎面是林氏家祠,林氏家族在城村的人口仅次于赵氏家族,祠堂门口有很精美的砖瓦雕刻,在潜移默化的教化着后代子孙。听村里的老人们讲:林氏最早出自“子”是商代王族比干之后。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比干是现在的河南淇县人,忠心辅佐纣王,怎乃纣王荒淫无道使百姓怨恨,比干冒死进谏,纣王不但不听,并将比干挖心而亡。夫人陈氏已有身孕逃亡牧野(今河南淇县卫辉一带),在深山密林中生一子名“坚”,周武王伐纣时,陈夫人带着坚归顺周,武王因知坚是林中所生,就赐林姓,从此林姓由此诞生!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乱政,汉主受董卓的谗言,对林氏宗族进行政治迫害,林氏宗族又一次遭受劫难被迫南迁入浙江一带,至此枝分叶散。城村林氏为西晋末年经中原两次南迁进入福建的。近代史中,林氏宗族更显出忠心报国,清代虎门硝烟大展国威的林则徐即是林氏族人,在造福国家的同时也显耀了林家的门楣。由此验证,孝心的扩展即是对国家的忠,对人民的爱,可见孝心之重,情系国家之安危!

 

城村李氏,即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江王李元祥的后裔,是因战史之乱时,“中原鼎鼎,衣冠南走”为避战乱,李氏皇族的后裔,为生存扮成平民百姓向南逃生,辗转至闽越之地,一部分李氏家族就移居在武夷山定居了下来,于该地区的人们共同建设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

 

走进李氏祠堂可看到唐高祖李渊之画像,厅堂的立柱上悬挂着历史的治家治本,中间摆放的是珍贵的素心兰,连盆带花都是明代的,“兰之可贵,首在留香,一枝在屋,芳香四溢”,素有香祖、国香等名称。祖先古时在家养兰是希望子孙禀赋如兰,性情温良,可为祖先用心之良苦呀!

 

城村内居住的三大姓氏林李赵,他们的先人们都来自于中原大地,因避战乱而远走他乡。可见历史渊源,朝歌兴衰。历经风雨流变,上自国君下至庶民无不在战乱中遭受生死战乱之苦!

 

老子曰:“夫唯兵者,不详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又曰: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这些中原的移民,倍受战乱生死之苦,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他们既吸取了当地古越族文化的传统精华,又将中原文化带到了闽北,实现了南北文化的大交融,形成了今日独具一格的武夷文化!

 

城村的古井很多,36条小巷中,曾有99口古井,现尚存30余口,从隋唐兴建至如今,历经数千年,时至今日,井水仍质地纯净,清冽甘甜,可见先民开井技术是多么的高超,村民因长期饮用古井之水,村里的老人长寿高龄者甚多。 

 

城村村民在田里还有种莲子的传统习俗,为城村增添了“一份秋色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的美景,品种据说是宋代传下来的,果实圆大,洁白嫩脆,明清时期,首选是皇家贡品,这里的村民在这里能享用到宫廷御品焉能不长寿!

 

在城村的拐弯处,竖着一根永不落的木牌,上写;武夷山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从这里不难看到,这里的民风淳朴其另一种原因是这里的人们在长期的接受着学校的圣贤教育。城村德育基地创办于1997年,经过10多年的创新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拥有崭新的教学楼,多功能教室可容纳300多位学生来这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南平市关工委、南平市教育局授予:武夷山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科协命名为: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

 

这里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培养孩子知恩感恩报恩的良好心态!

 

这里倡导的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让多少对父母叛逆的孩子步入了正轨!

 

这里是培养孩子如何学做人、做好一个中国人的崇高人生价值追求!

 

这里是扎根在武夷山脉上的一颗靓丽的文化明珠! 

 

城村!以她的古朴、幽静向世人展现了他惊人的魅丽和风采!城村记载着隋唐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历史的文化足迹、依然神采熠熠的走来,诠现了今日与时俱进的道德特色!她的生命力就像生长在渡口码头边上的这棵700年的古樟树一样,历经历史流变风雨的洗礼、斧口余生,以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性格,枝叶荫浓,庇护其后代子孙,形成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樟木林!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11-23 13:22 , Processed in 0.0385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