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人 文 民 俗 查看内容

【云南民族】傣族的历史文化及饮食习俗

2016-5-26 14:41| 发布者: 清风| 查看: 3108| 评论: 0


云南的西双版纳不仅拥有最美丽的热带风光最迷人的森林和丰盛的热带水果。还拥有别具一格的民族习俗文化。“西双版纳”是傣语“十二干田”的意思“西双”即傣语的“十二”,“版纳”即傣语“一千块稻田”。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就在此地设郡.直到明、清,西双版纳仍保持特封建领主经济,从而使这里保留着原始的天然生态,也保望着天然风光以及古老,奇特的民族风情。傣族就生长在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县.是一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全民信仰佛教。

 

傣族女子的服饰色彩绚丽。上身外衣多为大襟或对襟,领口圆形下身是长及脚背的花色长筒裙、腰间系银色带。系银带是傣族女子的传统习俗.家里生了女孩子、父母亲必定为她备一条银腰带。傣家女子爱把头发梳于脑后.经常略偏向一侧。发髻下束彩带或只插一把梳子,再将银质或白骨簪子插于发髻上。有的还顶一条花巾。

 

 

 

傣族男子常穿白色或青色衣裤,上身是大襟或对襟小袖衫,下身穿长裤,裤脚较窄,头缠白布巾,腹系青布带,天冷时便披上毛毡,蒙住头,露出脸部。他们习惯赤脚,一年四季不穿鞋袜,无论行走或劳动都是赤脚。

 

 

 

傣家青年的恋爱形式多样,婚俗方式不拘一格,自然纯朴而富有诗情画意。他们通过丢包、串姑娘、对歌,赶街择偶、写情书等来求爱,还会举行独特有趣的拴线婚礼仪式和“抢婚仪式”。

 

傣族的互相称谓别的意思,未婚男子称为“猫哆哩”是勤劳、善良、活力阳光的意思,未婚女子称为“哨哆哩”,是美丽、善良、勤劳的意思。

 

 

 

傣族人喜欢吃酸食,傣族人民喜欢吃酸口味食品,酸角、西番莲在傣族地区普遍种植,而且倍受傣族人展欢迎。柠檬、酸角经常用于调拌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外形像一只跃跃开屏的金孔雀。掩映在翠竹丛中的竹楼,远望影影绰绰,似隐似现,近看整齐有序,别有特色。傣家的竹楼,不仅样式美观,而且十分实用,特别是夏季通风凉爽,非常适合西双版纳多雨、炎热的天气。竹楼一般分为两层,人住上层,可避免或减少受毒蛇、毒虫的侵袭,楼下用来饲养禽畜、堆放杂物。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也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四月中旬,泼水节前夕,家家户户修盖房屋、缝制新衣、酿酒、春耙耙,杀猪宰鸡,人人都洗身,做好各种准备。节日一般为三天,第一天为除夕,是送旧岁的日子,人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等传统节日活动;第二天是赶大集;第三天是傣历的元旦,也是节日的高潮—泼水。这天清晨,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赶去山上采回鲜花,做好花房,扎好花树,然后去佛寺敬佛,到中午为佛洗尘后,泼水狂欢便开始了。一时间水花飞扬四溅,漂亮的姑娘总是被小伙子围着泼洒,而姑娘们也总是把水泼向自己钟情的人。人们沐浴在吉祥的水花中,尽情地欢笑、泼洒、追逐。这种狂欢一直要到日落方休。

 

 

 

关门节是傣族的敬佛活动,在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这天清晨,佛寺鸣鼓通告人们节日到了。于是教徒们纷纷去佛寺进行隆重的赕佛。村寨里的中老年人日夜忙于向佛进贡,请求佛祖保佑生时避灾,死后踢福。在这些日子里,大小赕佛活动数不胜数,每隔七天就有一次敬佛活动。佛寺也通宵达旦地向教徒们宣读长长的经文。信徒们还要向佛爷敬献花树,敬献抄写的经书以及金钱、食物等等。

 

 

 

在关门节后的三个月里,西双版纳正处于连绵的雨季,也正是疾病多发的不吉利的时期。所以,在这些日子里有很多辟邪压灾的老规矩。例如,青年人不许多外出,不许谈情说爱,不许结婚办喜事。小孩子更要天天呆在家里,不能外出玩耍.家里禁吃肉食,人们都处于闲闷、寂寞的气氛中。

 

 

 

开门节是傣族信奉佛教的另一个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农历十月中旬),正是西双版纳的秋收季节,人们都进入了欢乐的丰收时节。关门节中的所有禁忌全都解除了,人们相互祝贺五谷丰登,并忙于访亲探友。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爆竹声响彻村寨山林,焰火礼花飞舞,孔明灯高高升起,照耀着欢乐的人们尽情歌唱、跳舞。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11-23 22:47 , Processed in 0.0383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