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镠
钱镠(852-932年),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立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从军后屡建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后又被唐、后梁朝廷相继封为越王、吴越王,公元907年受封为吴越国王,辖两浙“一军十三州”之地。卒谥武肃,世称“武肃王”。
钱镠奉行“保境安民”的国策,实施筑捍海塘、疏浚西湖、发展农桑等举措,使当时的吴越地区“富甲一方”,为江南的繁华奠定了基础。钱镠治国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谨严。钱镠自备“起居注”,又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遵循钱镠的遗训,后世诸王始终贡奉中原王朝,末世钱弘俶顺应时势“纳土归宋”,使国家“不被干戈”实现和平统一。
钱王陵园内景
吴越钱氏家族
钱镠父子开创吴越国,连续三代五主均受中朝封为国王,成为王族。钱氏后人秉承祖训,绍续家风,绵延文脉,造就了吴越钱氏一门世代家风谨严,人才兴盛的传奇。这个家族始终一脉书香绵延,代有人才涌现。自唐末历五代,又经北宋至南宋,四百年间吴越钱氏始终保持“位极人臣”,封郡王、国公者二十余人,封侯拜相、入仕内阁者,将近百人。宋朝皇帝称 “忠孝盛大唯钱氏一族”。就连清乾隆帝也感佩其家族教子有道,在南巡时御赐“清芬世守”匾额。到了近代更是人才“井喷”。文坛硕儒、科技巨擘云集,海内外“院士”子弟数以百计,因而吴越钱氏家族被公认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钱王祠
钱氏家规简介
钱氏家规由“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和《钱氏家训》三部分组成。“武肃王八训”是武肃王钱镠于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正月亲自订立。家训以晋代以来大族衰亡为鉴,“上承祖祢之泽,下广子孙之传”,体现了“金书铁券”的免死牌下的严格家教。钱镠辞世前又作十条“遗训”晓谕子孙。而《钱氏家训》,传为忠懿王钱弘俶总结钱镠“起居录”所作,经后人不断完善,成为一部饱含修身处世智慧的治家宝典。《家训》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篇章,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是钱氏家族的珍贵历史遗产,也是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传家宝。
●脚本
鸟瞰钱王陵
一代钱王 千古家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是否知道这句家喻户晓的民谚的由来?
“赵钱孙李”——这部编定于宋朝的《百家姓》,为何将“钱”姓列为仅次于“皇姓”的第二姓,地位如此显赫?
繁衍于江南一带的钱氏家族,自唐末以来开枝散叶,人才辈出,仅载入史册的名家就逾千人。进入近代以后,更出现人才井喷的现象,科学家中的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外交家钱其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一连串响当当的名字彪炳史册,如雷贯耳,都属于这个江南望族。这又是为什么呢?
要解开这些谜团,你就不能不了解吴越钱王,和由他创立的《钱氏家训》。
公元十世纪初年,唐末乱世,中原大地军阀混战,四分五裂。而以杭州为中心的东南一角却风景这边独好,一派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升平气象。
这得益于钱镠建立的吴越国。
钱镠出身临安、起于草莽,深知“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道理,立国以后没有像其他割据者那样热衷于扩张领土,而是坚守“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世方喋血以事干戈,我且闭关而修蚕织”,一心一意发展经济。
他以前无古人的热情和气魄兴修水利,劝民农桑,开拓贸易,使境内出现了五谷丰登、百业鼎盛的喜人景象。江南一带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方。
北宋时的杭州知府苏轼由衷赞叹道:“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
美丽富饶的“苏杭天堂”由此奠定基础,声誉鹊起。
更为难得的是,钱镠领悟到“创业容易守成难”的真谛,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兢兢业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特意制定了一套严谨的家规家训。
公元897年,钱镠平定董昌、统一两浙,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特意赐给他金书铁券,上有“恕卿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等语。这在封建时代可谓是家族最高的殊荣,但钱镠对此非常清醒,他召集家人于堂前,告诫大家不得恃宠而骄,违法乱纪。并同时颁布了八条家规,要求大家必须铭记于心,严格执行。
这份《钱氏家训》最原初的版本被工工整整书写装裱,高悬于家庙的列祖列宗像前,成了钱氏族人必须遵循的法则。
这种苦心孤诣的家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时有许多的割据政权,他们在继承问题上兄弟相争、父子相残的事例比比皆是。而吴越国历经三世五王,基本都实现了平稳过渡,境内百姓因此得以安享太平,吴越国也成为五代十国中政局最为稳定、享国时间最长的政权。
公元932年,钱镠以81岁的高龄安然辞世。他留下十条“遗训”,对其精心创立的“家训”作了最后的强调和补充。
也许是由于切身体会到爷爷“家训”的重要性,钱镠的孙子忠懿王钱弘俶对其进行了认真整理和补充,重新编定了《钱氏家训》。它以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念为框架,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部分,体系上更加完备和详实,此后便成为钱氏家族世代相传的无价宝典和精神遗产。
作为一种民间自我教化的工具,“家训”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比较著名的有《颜氏家训》和司马光的《家仪》。《钱氏家训》由吴越钱王所创立,是一种源于“王族”的家训,比之一般的民间家训便有了独特的色彩。
譬如,在“修身齐家”之外,它更强调了“平天下”的内容。钱氏此后人才辈出,大家众多,是否与此有一定关系呢?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通览《钱氏家训》,要求持躬严谨,洁身自好,严禁骄奢淫逸,是其中相当醒目的内容。这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像许多“成功人士”一样,钱镠在霸业成就之初,也曾经志得意满,贪图享乐,结果招致了巨大的灾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痛定思痛,钱镠幡然悔悟,恢复了早年艰苦朴素、勤政为民的作风,以身作则,励精图治,才使吴越国重新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
嘉兴钱氏清芬堂纪念馆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王长金:
钱镠王当时睡觉时候有一个特殊的枕头,叫做警枕,把这个枕头里面掏空,然后里面装一个小铃铛,晚上睡在那边,只要几十公里以外有部队或者敌军来进犯,他就马上知道,马上就起床披挂上阵去迎敌,同时他又在床前放了一个粉盘,就是一个盘子里面加了一层白粉,半夜里他想到什么事情,随手就把它记下来,第二天及时处理。
“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千古不变,钱镠把他写进“家训”中,以自己的教训来告诫子孙们。钱氏一族也果然吸取教训,家教素以严谨著称。
钱学森父亲钱均夫就曾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钱氏后人中很少贪渎之辈,无疑得益于这一家风。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钱镠出身贫寒,自小读书不多。但称霸以后却喜读诗书,通过拜师和自学努力,不但熟读了经史,还在书画上有相当的造诣。他自觉因此获益良多,便要求子孙们也这么做。尊师重教、读书明理,成为钱氏家族的重要家风。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邹身城:
要尊敬老师,要重视学习,这是他们家训中定的,祠堂里有规定,有经费,专门提供给他们穷苦孩子(读书),子孙再穷也必须读书,你富了也要读,你当官也要读,你种田也要读书,你做生意也要读书,他说读书是我们的根本,你做什么行业可以变,读书不能变。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王长金:
钱伟长他父亲去世比较早,所以他的家境比较困难,当时也有很多的乡亲劝钱伟长的母亲,叫钱伟长早点去做手工,赚点钱来补贴家用,但是钱伟长的母亲非常坚决,她说我们再苦再累,也要让他读书,因为我们钱家的家风和古训是这么要求的,我一定要为我们钱家留下几颗读书的种子。
更为重要的是,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大多有“学而优则仕”的目的。钱氏因为本身王族,学习的目的性反而纯粹,把功名利禄看得较淡。
正如钱氏研究者李最欣所说:“钱家人的家风都很正,学习的目的性非常的纯洁,他们对读书的热爱,完全是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在外界看来难以理解的一些举动,但在钱氏后人中这非常普遍。钱家为了百姓,连王位都放弃了,后世对权力和金钱的淡漠都不难理解。”
正因如此,钱氏后人中多勤奋治学的学者和大科学家,在文化、科技、教育领域成就巨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作为一部重视“平天下”的“王族”家训,“化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始终贯穿其中,也是《钱氏家训》区别于一般家训的最大特色。
所谓“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利在一时故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这些总是谆谆教导子孙不要做蝇营狗苟的“小我”,而要做利国利民的“大我”。所以钱氏后人多忠良,许多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临安钱镠研究会副秘书长陶福贤:
读书的目的就是化小家为大家,最终他们认识到要报效祖国,空喊不行,一定要有真才实学,他们几个科学家,特别象钱伟长,在几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他都选择了为了祖国,他当时是学文科的,但是他刚考完以后,九一八事件就爆发了,这时候他就找到他们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吴有训,他说一定要改学物理,他说现在国家需要飞机大炮,需要理科学生,我一定要跟上去,一年之内我的成绩达不到要求,就把我送回文科去。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邹身城:
这都是跟钱氏家训有关的,国家最需要什么他就学好什么,而且一定要学好,一定要报国,为祖国干出突出的成绩来,这个思想在钱家是非常重视的。
回顾“科技三钱”的人生,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他们的景仰,固然是由于其科技成就,但更多的还是对其报效国家的无私情怀。而这正是《钱氏家训》和家族教育的核心价值。
一部流传千年的《钱氏家训》,影响了一代代钱氏后人,也塑造了一批批钱氏杰出人才。
其实,一部好的家训,不只是其家族本身的精神食粮,同样也是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财富。
今天,在钱镠的故乡临安,《钱氏家训》已经走进文化礼堂和中小学,与当地进行的“好家风”活动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这部融入了千余年家族教育心得、经受住时代变迁考验的《钱氏家训》,正在新的时代里扮演着新的角色,从而焕发出崭新的生机。
●《钱氏家训》摘编
一、个人篇
钱王祠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注释】
(1)心术:居心,用心。
(2)得罪:冒犯,违背。
(3)天地:天和地,自然社会的主宰,代表规律和正义。
(4)无愧于:不愧对。
(5)圣贤:圣人和贤人,品德高尚、才智超凡的人。这里指圣贤教诲。
【释义】
存心谋事不能够违背规律和正义,言行举止都应不愧对圣贤教诲。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注释】
(1)曾子之三省:曾子“一日三省”的自我修养主张。《论语?学而第一》记载,孔子弟子曾子每天都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方面自我反省,以提升德行修养。
(2)程子之四箴:宋代大儒程颐的自警之作《四箴》。孔子曾对颜渊谈克己复礼,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程颐撰文阐发孔子四句箴言以自警,分“视、听、言、动”四则。
(3)佩:佩戴,意思是珍存以作警示。
【释义】
曾子“一日三省”的教诲不要忘记,程子用以自警的“四箴”应当珍存。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注释】
(1)持躬:律己,要求自己。
(2)廉介:清廉耿介。耿介,正直而有骨气。
【释义】
要求自己不能够不谨慎严格,面对财物不能够不清廉耿介。
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注释】
(1)决断:有魄力。
(2)存心:打算,居心。
【释义】
处理事务不能够没有魄力,起心动念必须要宽容厚道。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注释】
(1)地步:处境。
(2)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释义】
只知往前走的处境会越来越狭窄,懂得回头看的见识会越来越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注释】
(1)手段:本领,能耐。
(2)脚跟:立定脚跟,形容站得稳、不动摇。也写作“脚根”。
【释义】
花丛密布柳枝繁杂的地方能够开辟出道路,才显示出本领;狂风大作暴雨肆虐的时候能够站立得住,才算是立定了脚跟。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注释】
(1)无权:没有权利,无可奈何。意思是不能把人怎么样。
【释义】
能够改正过错天地就不再生气,能够安守本分鬼神也无可奈何。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注释】
(1)经传:原指经典古书和解释经典的书籍。也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2)根柢:树木的根,比喻事业或学业的基础。
(3)史鉴:能作为借鉴的历史事实。
(4)议论:谈论,谈吐。
(5)伟:才识卓越。
【释义】
熟读古书才会根基深厚,了解历史才能谈吐不凡。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注释】
(1)能:擅长,善于。
(2)蓄:蓄养。
(3)厚:大,指回报。
【释义】
擅长写作才能有丰富著作,蓄养道德才能有大的福报。
二、家庭篇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释义】
想要营造幸福美好的家庭,必须建立适当妥善的规矩。
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注释】
(1)闾:本意是里巷的门,这里指街道房屋。
(2)尊卑:身份的高低,在家里主要指长辈和晚辈的区别。
【释义】
里里外外的街道房屋要整齐干净,长幼之间的顺序伦理要谨慎严格。
典礼祭舞
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注释】
(1)欢愉:欢乐愉快,指的是使父母叔伯欢乐愉快,即承欢。
【释义】
对父母叔伯要孝敬承欢,对妯娌兄弟要和睦友爱。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注释】
(1)祖宗:对始祖及先辈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2)诗书:本义指《诗经》和《尚书》,后常泛指书籍。
【释义】
祖先虽然年代久远,祭祀也应该虔诚;子孙即便头脑愚笨,也必须读书学习。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注释】
(1)淑女:品德美好的女子。
(2)计:计算,打算。这里指贪图。
(3)妆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代指嫁妆。
【释义】
娶媳妇要找品德美好的女子,不要贪图嫁妆;嫁姑娘要选才德出众的女婿,不要羡慕富贵。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注释】
(1)提携:扶持,帮助。
(2)宗族:家族。
(3)旧时由私人集资或用地方公益金创办的免收学费的学校,义学。
(4)公田:这里应指家族共有的田地。
(5)仁浆义粟:施舍给人的钱米。
【释义】
家庭富足时要帮助家族中人,设立免费的学校和共有的田地;年景饥荒时要救济亲戚朋友,筹备施舍的钱米。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注释】
(1)自必:必然。
(2)亨:pēnɡ,通“烹”,本意是煮(饭、菜、茶),这里指饭菜,指代衣食家用。
【释义】
把勤劳节俭当做根本,一定会丰衣足食;用忠实厚道传承家业,就能够源远流长。
三、社会篇
乾隆御赐“清芬堂”之匾额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释义】
用诚信结交朋友,把恩惠遍及乡邻。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注释】
(1)恤:xù,怜悯,救济。
(2)矜:怜悯,怜惜。
(3)寡:寡妇,死了丈夫的妇女。
(4) 孤:孤儿,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
【释义】
救济寡妇怜惜孤儿,尊敬老人关心小孩。
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注释】
(1)周急:接济急需救济的人。
(2)解纷:解决纠纷。
【释义】
救济受灾的人民接济紧急的需要,为人排除危难化解矛盾纠纷。
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释义】
架桥铺路方便人们行走,开河造船帮助人们通渡。
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注释】
(1)积谷:储存粮食。
(2)社仓:古代一种民办粮仓,不特指某个粮仓,而是一种储粮制度。一般没有专门的仓库而在祠堂庙宇储藏粮食,粮食的来源是劝捐或募捐,存丰补欠,用于救济。
【释义】
兴办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免费学校,建立存贮粮食用以救济饥荒的民间粮仓。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注释】
(1)私见:个人成见。
(2)铲除:连根除去,消灭干净。
(3)概行:一律施行。
【释义】
个人成见要全部去除,公众利益要全面提倡。
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释义】
不要看见利益就动心谋取,不要见人才高就心生嫉妒。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释义】
小人固然应该疏远,但一定不能公然成为仇敌;君子固然应该亲近,也不能失去原则一味追随。
四、国家篇
学者钱文忠带领钱氏后裔在典礼上恭读钱氏家训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释义】
执行法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
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注释】
(1)蠹:dù,蠹虫,咬器物的虫子,比喻危害集体利益的坏人。
【释义】
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护百姓,像对待自己的仇敌一样去剪除蠹虫。
严以驭役,宽以恤民。
【注释】
(1)驭役:管理属下。驭,驾驭,差遣。役,旧时供使唤的人,可译作“属下”。
【释义】
管理属下要严格,体恤百姓要宽厚。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注释】
(1)著意:用心。
(2)上:君王。
【释义】
官员如能用一分心力,百姓就能得十分利益;君王如肯受一点辛苦,百姓就能得万倍的恩惠。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释义】
利益得在自己一人就不去谋取,得在天下百姓就一定谋取;利益得在当前一时当然也要谋取,得在千秋万代更要谋取。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注释】
(1)大智: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人。
(2)大愚:极端无知,极端无知的人。
(3)自用:自以为是。《中庸》记载孔子曾说“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释义】
才智出众的人能使国家强盛,不过是汇集了大家的智慧;极端无知的人会败坏国家大事,只因为总喜欢自以为是。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注释】
(1)此句均为孔子之语,引自《孔子家语·三恕第九》。
(2)被:覆盖。
(3)四海:全国,天下。
(4)此句中所言,都是大智、大功、大勇、大富,但要做到大智如愚、大功若无、
(5)大勇若怯、富而好礼,这既是有德行的表现,也是自我保护的智慧。
【释义】
即便聪颖明智,也要以愚笨自处;即便功高盖世,也要以辞让自处;即便勇猛无双,也要以胆怯自处;即便富有天下,也要以谦恭自处。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注释】
(1)庙堂:朝廷。
(2)元气: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释义】
朝廷中,要把培养刚正气节作为首要;普天下,要把培养元气生机作为根本。
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注释】
(1)务本节用:抓住生财根本尽量节约开支,即开源节流。务本:古代经济以农为本,务本就是搞好耕织根本,努力创造财富。节用: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出自《荀子·成相篇》,原文是“务本节用财无极”。
(2)进贤使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进,推荐、选拔。使,任用。贤,有道德。能,有才能。也叫“进贤任能”,出自《礼记·大传》,原文是“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
(3)有道:有道义,守道义。
【释义】
抓住生财根本努力节约开支国家就会富足,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国家就会强大,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国家就会昌盛,与邻邦交往信守道义国家就会安定。
●专家观点
俯瞰钱王陵园
钱永刚:好家风像春风春雨
一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家庭。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环境的好坏对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意思。在中国,家训、家教、家风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长环境。
我不记得我父亲对我讲过“你长大要爱国、要报效社会”这类话,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要热爱这个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时时顺利、事事顺利。碰到不顺利的时候、受挫折的时候,这种观念仍不可动摇。1957年初,我父亲因为撰写了《工程控制论》这本书,获得了1956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一等奖,奖金有1万元。半个世纪前,1万元含金量很足,但是我父亲马上用这笔钱购买了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国家建设公债,5年后公债连本带息还给我父亲大概有11000多元,父亲把这笔钱捐给了刚刚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让新生的大学用这笔钱购买教学用品。 在我父亲的一生中,这些大额奖金基本都捐了出去,他就是用这些实际行动告诉我,如何对待获奖,如何看待名利。这些事我都是通过我母亲和别人才得知的。他自己捐钱从来不多说,这也教会了我,一个人做点好事不值得吹嘘。
好家风就像春风春雨,我们不会觉得在一件事情上会对自己造成多大影响,但是随着时光流逝,这种影响、积累就会慢慢显现,甚至影响一生。我有幸经历了这样的家教、家风,所以我能够对社会做一点事,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我觉得家风的影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解放军总装备部原高级工程师、钱学森之子、吴越钱氏第34世后裔 钱永刚)
钱治安:好家风是人生航船的一个指针
钱氏后裔枝繁叶茂,无论迁到哪里,都注重家风建设、个人品德修养、家族素质提高。回顾我的经历,我对《钱氏家训》的认识其实是从我的名字开始。
我名字里的这个“治”,是“修齐治平”的意思,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典出“四书五经”里的《大学》。儒家以“修身”为中心,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把社会改造、天下治理,归结为道德修养,把个人的道德完善,看成是万事之本。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培养出合乎道德规范的人。修齐治平,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应该继承发扬。尤其后世,有这种积极的人生理念作支撑,进入社会后,就能抵御外部的不良风气。
钱氏各支宗谱,一般都刊有本支系的“字辈表”,有的还与全国钱氏字辈对照接轨。经查对照表,我这个“治”对上的是全国钱氏“字辈表”上的“俭”字,也是儒家提倡的“温良恭俭让”的“俭”。温良恭俭让,语出《论语·学而》,也是各界倡导的“节俭养德”的“俭”。
上述字辈也好,家训家规也好,都是祖先培育良好家风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今人续修宗谱,挖掘整理、研读书写先祖遗训、家训家规,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如今,“《钱氏家训》及其家教传承”已纳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作为钱氏后裔也对此深感欣慰。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是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像航船的指南针,不可或缺。我们的家族、社会和国家,也需要一种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使每个族人,乃至社会中人都能感知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命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育弘扬好家风,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吴越钱氏第34世后裔,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法国巴黎孔子学院原院长 钱治安)
钱王陵园外景
邹身城: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中华传统美德。家为国之细胞、社会之基础,家齐利于国治。历来流传许多著名的“家训”,用为齐家的准则,《钱氏家训》即为影响最著名之一。其中诸多训言,如“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等,至今受人广泛传诵。
其实《钱氏家训》不但一两名言颇有新意,通篇训词都显示励人向上向善。如教导为人有:“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价”,“信交朋友,惠普相邻,恤寡矜孤,敬老周急,排难解纷”;教导持家有:“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教导兴国有:“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勿国只为好自用。”“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钱氏家训》重在实践,钱氏后裔昌盛,人才辈出,可谓家风清正国风廉明之明证。
(杭州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杭州及临安市钱鏐研究会顾问、《两浙第一世家—吴越钱氏》作者 邹身城)
王长金: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订立家训、追求优良家风是我国几千年来特有的文化现象。我们现在看到的家训,大多是宋以后形成的,《钱氏家训》在传统家训中也是很有影响的家训。除《钱氏家训》外,还有《武肃王遗训》和《武肃王十训》,形成了钱王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钱王的家庭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体会。
站点高,立意深远。一般的家训局限在家庭成员的伦理道德教育,只是站在家族的层面,而《钱氏家训》则是站在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层面,体现了家庭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从“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的人格修养,到“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社会担当,以及“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的治国理念,共同构建起《钱氏家训》的价值体系。
情感真,言传身教。在《武肃王遗训》中,钱镠就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教育子孙后代在时代更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如何把握时代脉搏,舍小义成大道。吴越国经过五主八十多年,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最后顺应时代潮流,纳土归宋,维护了国家的和平统一。
教义深,造福千秋。《钱王十训》写到:“宜作忠臣孝子,做一出人头地事,可寿山河,可光俎豆,则虽死犹生。”宋元以后,钱氏后裔在文化、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等领域人才辈出,为中华文明传承和国家富强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周总理称为“三钱”的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就是代表人物。他们为我们树立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我们今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的榜样。
(临安钱镠研究会顾问、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教授 王长金)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4-11-23 13:35 , Processed in 0.0420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