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仓市
太仓,一座位于长江之尾、东海之滨的江南小城,因春秋时期吴王在此设立粮仓,故而得名,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
太仓恩钿月季公园
太仓港风光
处在“江尾海头”的太仓,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亦成为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从而写下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辉篇章。
太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多少仁人志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过印记。一代名相王锡爵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锡爵画像
今日太仓的新东街依然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而街道一旁的古式建筑却显得优雅静谧,这便是大明首辅王锡爵的宰辅宅第。它仿佛在这闹中取静之处,默默地向人们讲述400多年前那段“时怀明德、忠孝两全”的故事。
王锡爵故居
王锡爵故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现存门楼(俗称“太师第门楼”)一座与宗祠三进,门楼面阔五间,门厅左右为上下二层,这种门楼的式样在江浙一带并不多见。
“两世鼎甲”、“四代一品”牌楼
宰辅宅第正门前面的牌坊上,后世的美誉彰显着王氏家族一脉相承的显赫历史。
“四王”人物雕像
走进这间不大的院落,转过青砖绿瓦的影壁,在翠竹绿柳的掩映下,四尊人物雕像或盘坐挥毫、或拈须思索、或专注诗书、或击节吟唱。这四人正是人称“四王”(清初画坛的著名绘画流派)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尤其王时敏,在其祖父王锡爵的亲自教导下,颇有成就,被时人誉为“国朝画苑领袖”,开创了“娄东画派”,引领了近三百年的清代画坛。
赵孟頫“归去来辞碑”
院落两侧设有碑廊,陈列了历代先贤的书法作品,其中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的《归去来辞碑》也陈列其中。
王氏宗祠
沿着青石砖铺就的小路,穿过院门,就来到了王氏宗祠。现在宗祠里摆放着讲述王锡爵为官历程的画册,中间展柜里陈列着王锡爵墓出土的文物,仅仅是家具模型几件、印章几枚。
出了宗祠,再往前就是正厅了,正厅里斑驳的木梁与门窗无时无刻不散逸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走马楼
透过这气息,穿过时间的长河,仿佛可以看见年少的王锡爵也曾在这窗前埋首苦读,志向高远,手书“会元”两个大字,粘贴在家中的正梁之上,从此在心中埋下了成就一番大业的种子。
南园河塘
江南水乡以苏式园林闻名天下,而太仓也有一处园子与王锡爵颇有渊源。园门上悬挂的匾额“南园”两字系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手笔,为王锡爵辞官归隐后赏梅种菊、修身养性之处。后经王锡爵之孙王时敏增拓其园,使南园成为造园与绘画融为一体的历史名园。
南园一角
今日南园,小桥流水,碧波荡漾,曲折延伸;亭台楼阁,参差高下,倒影入池。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四季有花,四时花香;老树参壮,绿荫掩映,幽篁丛竹,疏密相间。园趣野趣,融汇揉和,构成了一幅典雅自然的精巧山水画面。
南园春色
太仓王锡爵家族因治家严谨、家风淳厚,后世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一大批进士、举人、诗人及书画家,《王氏家训》中孝友敦睦、省察功过、和睦乡闾、克己退让、早完国课的精髓不仅在王氏血脉中一代代延续,也影响着一代代的太仓人。
漫步在太师宅第的青苔小路上,徜徉在南园的绿柳细竹中,轻抚斑驳的门窗,指间上依然可以感受到“良由世泽、忠孝传家”的脉搏一直在有力地跳动。(文/苏州太仓市纪委监察局 图/王大经)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4-11-23 13:11 , Processed in 0.0390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