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四渡赤水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其彰显出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5年贵州省习水县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为摆脱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中革军委准备经习水、赤水,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到川西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1月24日,中央红军抵达习水土城。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28日,红军在土城青杠坡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
青杠坡战斗遗址
青杠坡战斗,拉开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
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
由于青杠坡战斗未能取得预期战果,为迅速脱离堵追之敌,红军连夜在土城浑溪口、蔡家沱、赤水元厚架设浮桥,于1月29日拂晓一渡赤水河。
土城浑溪口
土城渡口纪念碑
一渡赤水河后,中央红军迅速进入川南,后在云南扎西召开会议,并对队伍进行整编。中革军委考虑到,敌军已被吸引到川滇的边境,黔北兵力空虚。于是立刻掉头向东,出其不意,杀回黔北,开创新的战机,于2月18日至21日从淋滩、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了赤水河。
太平渡渡口
红军二渡赤水后,五日之内,取桐梓克娄山再占遵义城,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遵义大捷之后,红军又向茅台前进,于3月16日至17日,第三次渡过了赤水河。
茅台渡口
3月21日至22日,中央红军迅速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了赤水河,再次来到了黔北,并且迅速南下,南渡乌江,兵临贵阳,调出滇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彻底跳出国民党四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
二郎滩渡口
红军四渡赤水,巧妙地穿插于敌军重兵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红军搭浮桥时用过的门板
铜板与坛子
红军四渡赤水期间途经二朗滩时,在给老乡打扫房屋时,不慎将家中的酒坛打破,红军赔给了老百姓两块铜钱。老百姓深受感动,用竹条将酒坛编织起来,一直保存到现在。
如今的习水县城
星移斗转、山河巨变,八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史实已成为共和国闪亮的红色记忆,而根植于赤水河两岸革命老区人民心中的“四渡赤水”精神却更加辉煌、灿烂,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纪委)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5-4-18 22:10 , Processed in 0.0404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