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已有之的重要思想,子张曾问孔子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这样回答: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忠厚严肃,即使到了别的国家也是行得通的。反之在州里也无法行得通。忠信的重要,自能见之。
信,在郭店楚墓竹简中有以下几种写法:
《说文解字》言“信,诚也,从人从言。”就其字形而言,信有两部分构成,一边是“人”,一边是“言”,是与人的言语挂钩的。因此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说谎。由言语的真实扩展到为人,那就是诚实不欺、守信用。也引申为相信、信任之意。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有一次出国访问,路过徐国,徐国的国君看到季札所佩戴的宝剑,极为喜欢。季札也知道徐君喜爱这把宝剑,但在当时佩剑是一种礼仪,作为使臣,季札还需要出使别的国家。因此季札并没有把宝剑送给徐君,而在心里许诺等自己回来就把剑送给徐君。然而等季札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却已经去世。季札便将宝剑取下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侍从制止,季札却说:“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当时我已经在心里许下诺言,又怎么能因为人死而违背诺言呢?
正所谓“大信不约”,最讲诚信的人不必靠立约来约束。季札虽未将诺言说出口,却依旧信守自己在心里的承诺,这就是信。
人如果不讲信用,如何处世?孔子用牛车和马车作喻,如果没有輗与軏,就不能行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对国家而言,信是一个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对于为政者来说,治理国家要以民心为本,因此如何取信于民就极为关键。子贡曾问何为为政之道,孔子则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食是要养民,食不足则民不能富;足兵是为了保护民众,兵不足则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为政要以使民得食保其生为先,如果迫不得已要去除一项,先去兵,再要去除,则去食,为什么?民无信不立。
信也是国与国交往的重要原则。《国语·晋语》中说“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一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自立,没有信就不能稳固。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重要。
民无信不立。无论是弟子为学,还是为人处世,抑或是治国理政,信之一字都占了重要地位。(撰稿:施希茜 编导:孙诚 包装:尹雪诺 配音:张东岳)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4-11-23 16:51 , Processed in 0.0380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