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庭观
夕阳下的金庭观
金庭观,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区向东约30公里处的金庭镇。四面环山,前拥五老峰,后靠瀑布山放鹤峰,左立香炉峰,右峙卓剑峰,峰峰青秀翠绿,峰前溪水环绕,峰间清泉淙淙。
金庭观大门
永和十一年(355年),书圣王羲之辞官,隐居于剡县金庭(今浙江省嵊州市金庭镇)。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王羲之谢世,后葬于故居不远处瀑布山南麓,子孙筑室为庐守墓。后来王氏子孙舍宅为观,也就有了今天的金庭观,现建有“书圣殿”“晋王右军墓”“书画长廊”“雪溪书院”等建筑。
书圣殿
“书圣殿”,金庭观的主殿。殿两旁是书画长廊,以书画形式展示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相关典故,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王羲之墓园石坊
王羲之墓园石坊,伫立在墓道口,坊梁上刻着“晋王右军墓道”六个字。从墓坊向远处望去,整条墓道长约200米,宽4米,卵石铺设,松柏森森。沿墓道行至尽头,有两座泥草民房,居住着历代守墓人。
王羲之墓
王羲之墓掩藏在繁茂的树丛之中。墓前有一飞檐翘角的石亭,四柱四梁,上叠重檐,下雕花纹。亭柱上镌刻一副对联:“一管擎天笔,千秋誓墓文。”据《剡录》载:王右军墓,在县东孝嘉乡五十里。今墓为1984年重修。
国际书法朝圣节
“金庭洞天山水秀,书圣故里翰墨香。”金庭观是历代书法朝圣之地,沈约、裴通、李白、杜甫等古代文学家、书画家纷至沓来,足迹遍布金庭山山水水,留下众多诗篇华章。近现代国内外书画界、文化界人士也纷纷慕名前来。嵊州市自2003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三届“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来自国内外的书法爱好者聚集一起纪念书圣王羲之。
华堂村
金庭镇华堂村是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据传,王羲之子孙后代多擅书画,将书画悬于厅堂,其宅有“画堂”之称,后“画堂”易作村名“华堂”。
华堂村屋舍精丽,山水清妙,举目望去,青山四合,流水环绕。飞檐翘角的殿宇与青砖灰瓦的民居参差错落,上书“书圣”二字的石牌坊巍然耸立。
“书圣”牌坊
牌坊跟前一左一右蹲着两头石狮,伸颈张嘴,神态憨厚;牌坊背面书“晋圣遗风”四字,透视出王氏一族曾经的辉煌。前行数米,是一左一右两口石砌荷池,绿油彩似的荷叶舒展在池面上,静躺在温煦的阳光里。
华堂村保留了一大批明清以来的街道建筑和人文景观,除了祠堂、庵堂、民宅、牌坊、店铺、池塘、水井之外,还有55座老台门、3200米鹅卵石街巷、357米九曲水圳,历史上曾有“十庙十庵十祠堂”之称。古村现存的民居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清秀雅致。
王氏宗祠(大祠堂)
王氏宗祠(大祠堂),始建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为祭祀书圣王羲之第三十六世孙王琼夫妇而筑。建筑占地面积824平方米,由门楼、莲池、石桥、孝子殿、后大殿、厢房等单体建筑构成。大祠堂的最大特点是在体现传统祠堂建筑风格的同时,营造出园林建筑特色。前半部分建筑园林化设计,后半部分按照传统法式营造,四合院式、硬山顶,大殿前设天井,两侧为厢房。大殿中央置王氏始祖王羲之像。
王氏宗祠(新祠堂)
新祠堂正厅梁托
王氏宗祠(新祠堂)位于大祠堂西南侧60米,清晚期建筑。新祠堂坐西朝东,由围墙、门楼与正厅组成,占地面积184平方米。南、北、东三面设围墙,形成封闭式院落。门楼,悬山式构造,石门框,内外出檐用翻轩修饰,小巧玲珑。正厅三开间,进深三间,用四柱八檩,鼓形磉礅,前檐施船篷轩,构筑精致。整座建筑用材考究,雕刻精美,是华堂古村保存较好的祠堂建筑之一。
华堂村内有一条石质黝黑、滑润的水渠特别吸引人的目光。玉带似的水圳从平溪江方向沿墙根奔流而来,穿过屋底的石窟窿往前奔去,沿街绕户入室,在众多出口处和埠头形成了长水圳、方水圳和团水圳,曲曲环环,故得名“九曲水圳”。
九曲水圳
九曲水圳,总长约357米,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为王羲之三十六世孙王琼之妻石氏捐资修建,由暗渠、明沟、埠头、塘、井立体交叉组成,形成独立完善的供、排水系统。九曲水圳既可以让村民在沿途埠头取水与洗涤,又可以灌溉村里1000多亩稻田。王氏族谱中记有严格的管水条例,村民分时段、分功能用水,并相互监督,违者要按族规处罚。至今水圳仍完好无损、清流如故,靠的就是“规矩”二字。
学生在“书圣”牌坊前书写“金庭王氏家训”
遗风规训,泽被千年。“书圣”牌坊下,一群少儿写下墨香浓浓的金庭王氏家训:“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为懋;敦厚退让,积善有余。”是的,后继者们正握笔奋力、满怀信心,挥写着美好灿烂的未来。(浙江省嵊州市纪委 卢秋键 丁琳)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4-11-23 12:54 , Processed in 0.0379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