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人 文 民 俗 查看内容

【身边的家风】"谦受益"家风浸润百年巴沙

2017-2-12 09:54| 发布者: 曙光| 查看: 2344| 评论: 0|来自: 中国纪检监察报

  春节期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近日,记者来到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该镇巴沙湖古村寨。举目远望,古寨依山而建,一栋栋土家转角楼错落有致,古宅封火院墙的飞檐翘角隐约可见。

 

  在古宅内石坪坝上,中共党员、退休教师、巴沙湖向氏族人向安骥翻开族谱,与记者谈起向氏“谦受益”之家风。

 

  18世纪中叶,巴沙湖向氏宗族桐油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桐籽年产量达两千多挑,可榨桐油十多万斤。因担心后辈族人骄傲自满,遂请人在自家朝门上题写了“谦受益”三个字,以此警醒族人,教化子孙。

 

  至向世荣任族长期间,他不仅注重兴新学、办团防、施仁政,还特别注重用“谦受益”家风来管理和教化族人。他修订完善了家风家训,其内容大到人伦道德、公平正义、扶弱帮贫,小到唱歌讲话、环境卫生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如:村内族人一律平等,贫富一视同仁,不准以富欺贫,坚持以理服人,等等。

 

  向世荣还带头践行家风,立信于人,使族内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如成立“慈善会”,开仓济灾,修建“培英桥”,为路人免费提供茶水、应急药物等。这些仁德之举被传开,向世荣成为当地颇负盛名的“四老爷”,四邻八乡的村寨都要求他出面帮助治理。

 

  清末民初,向世荣之侄向恢池谨遵“谦受益”家风,在向先辈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改变桐油找人代销的方式,采取自产自销一条龙模式,在沅陵、常德等地开设了“元春号”,年收入达4万多大洋,成为“湘西桐油大王”。

 

  可是,到民国末年,向恢遂接任族长后,自恃兵强马壮,狂妄自大。“向氏六大家”中“恢”字辈几兄弟住上了街,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正因目中无人而吃了两起人命官司,致使巴沙湖的银元和田土丧失殆尽,家业凋败,众叛亲离。

 

  摸着长满青苔的村寨岩墙,讲起父亲告诉他的这段历史,向安骥老人声音有些哽咽,满是叹惜。

 

  1950年,向安骥9岁时,成为孤儿。他先后跟着三姐及同父异母的哥哥生活,曾经干过大队记工员、司务长、民办教师。

 

  “不论在人生低谷,还是发展高峰时期,我都始终牢记‘满招损、谦受益’的家风家训。”因谦虚好学、老实肯干,成绩突出,向安骥先后被评为县、州模范教师,在198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并获得小学高级教师职称。

 

  巴沙湖村向氏族人向春晖告诉记者,向安骥老师虽然在村里颇有名望,但为人谦和,从不摆架子,不喜欢和别人计较得失,村里乡亲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愿主动帮忙出力,热心捐资助学、村寨文化保护等公益事业,很有人缘。“特别是非常注重家风传承,他退休后组织村里一些有名望的人,专门到怀化等地走访,收集资料,并修缮了族谱及家风家训等内容。”向春晖说。

 

“当我们几兄妹在工作事业上取得成绩时,爸爸就会告诫我们要谨遵‘谦受益’家风,保持谦虚低调。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几兄妹都养成了为人谦逊、和善的品格。”向安骥的二女儿向艳霞告诉记者。(记者 邹太平 通讯员 向富利)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11-24 19:25 , Processed in 0.0382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