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语地区多把大型的青砖瓦房称为“土库”。在江西省南昌市北郊40余公里处的新建区大塘坪乡汪山岗,就有座汪山土库。
走到这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恢宏壮观的建筑群。广袤而清新的田园风光烘托着土库的静谧和古韵,乡间的自然美和古宅的风格美水乳交融,门前的旗杆“金鸡报晓”与田间劳作声遥相呼应。雅与俗的共存,今与古的合拍,让你有穿越时空之感。
汪山土库全景
汪山土库始建于清道光初年,至同治年间初具规模。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依山枕水,以祖堂为中心,东西两侧一字排开,长达337米,南北宽180米,占地108亩,内有房屋25幢,1443间,大小天井572个。与鄱阳湖地区许多民居一样,由于地势低洼,雨水充沛,易潮易涝,所以建筑结构便采取外墙青砖立斗灌土,墙内侧定磉立柱承重的形式。外观青砖黛瓦,封火山墙;内部巷道纵横、花楼重门。身置其中,冬暖夏凉,舒适宜人,晴无日晒、雨不湿鞋;木雕、石雕、砖雕有龙腾凤舞、狮子滚球、八仙过海、梅兰竹松等,皆精美绝伦,神采飞扬。整座土库具有宫廷建筑之势,苏州园林之秀,徽派建筑之姿,围屋建筑之奇,大气而庄严,明朗而简洁,是赣鄱地区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金鸡报晓
居住于汪山土库中的程氏一族于清嘉庆年间家族兴盛、人才辈出。程氏子弟凡考取功名(举人、进士)都要在祖堂挂块匾,在门前旗杆场上树杆旗,旗杆上立有金鸡。鸡为六禽之首,高悬公鸡,寓意“金鸡报晓,功成名就”。这是对考取者本人的表彰,也是对整个家族成员的激励。
从晚清到民国的百余年里,汪山土库走出进士7名、举人21名、大小官员和社会名流100余名,更涌现出“一门三督抚”(湖广总督程矞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和安徽巡抚程楙采三兄弟)的盛况。其后裔中也涌现出不少优秀人才,创造出骄人业绩。
俗语说:“富不过三代。”程氏族人于此聚族而居,逾经百年,何以长盛不衰呢?这和程氏家族的家规家训有莫大关系。
汪山土库·祖堂
这是汪山土库的祖堂。有四块二米见方的大匾额,分别写着“忠、孝、廉、洁”四个大字。祖堂是教育族人、凝聚人心的地方,所谓“下是聚吾属,上是礼吾先,庭训隶义方,弟兄奉团结”。祖堂内还悬挂有一副对联:“湖山意气归词苑,兄弟文章入选楼。”该联为林则徐所题写,不仅生动赞赏了程氏三兄弟的文笔和才华,而且把汪山土库的所处环境和风貌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程氏一族非常重视教育。在他们的眼中,书香府第才可以算作“延世泽”的门第。他们曾倡导和建立“宾兴会”,为当地贫困子弟进京科考提供盘缠和食宿。土库里的女性可以不学女红,却必须读书。你会惊奇地发现,这里竟然没有女子“绣楼”,却有好几处私塾学堂,诸如“望庐楼”“稻花香馆”等。取名“稻花香馆”,其寓意和愿望是:“稻花香了,离收获还远吗?”读书多了,自然会有丰厚的人生收获。
程氏子女因为有良好的家教家训和勤奋读书的传统,使他们在良好的教育中,具有深厚的儒学文化素养,从小接受伦理道德熏陶,树立修身、齐家、报国的自觉性,故而进入社会之后,能够在各自的事业上做出积极贡献,成为有知识、有道德、有作为的各类人才。
汪山土库·保仁堂
由于汪山土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是鄱阳湖地区特殊民居的范例,2004年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2006年被列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又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汪山土库前的月牙塘
新建区大塘坪乡附近还有刚发掘出来的海昏侯墓。汪山土库距墓址不远,与海昏侯墓相比,并不耀眼。有人嫌汪山土库的名字过于土气,程氏家训中说:“土为万物之母,患不能有土气耳。”取土库之名,既沿地方之俗,又抱本守拙;既取惜福隐势之意,又含处静养廉之旨,充分体现出程氏家风的实质。他们知道,祖宗留下的房子,再坚固也是会倒的,唯有家风正气、仁德道义,才可以光前裕后,世代绵延。(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纪委)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4-11-23 13:12 , Processed in 0.0378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