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使①我介②然有知,行③于大道,唯施④是畏⑤。大道甚夷⑥,而民好径⑦。朝⑧甚除⑨,田甚芜⑩,仓甚虚⑪,服⑫文彩⑬,带⑭利⑮剑,厌⑯饮食,财货有余⑰,是谓盗竽⑱,非道也⑲哉⑳。 【注释】 ①使:因使、使之,主体是道使。 ②介:因依、由介、因由。意为因由本身在道而本然知。 ③行:是名行而非行、是以天下心为心德观世音。 ④施:施为。 ⑤畏:畏惧、担心、担忧。大道无畏,道性无为是名畏施,启明入道当戒欲施、破静虚。 ⑥夷:至简至易、无碍无为。 ⑦好径:欲图着执近利近径而失易失本。 ⑧朝:朝政。 ⑨除:废除,丧失理政、持正。 ⑩芜:荒芜,不耕、不种、不粮。 ⑪虚:空虚无备。 ⑫服:穿装。 ⑬文彩:修饰充雅显彩。 ⑭带:带与佩。带更有有意识仗持、乐凶、行强之意。 ⑮利:锋利。有刺伤害伤之危之害。 ⑯厌:过食而厌。 ⑰有余:私占私贪无厌。 ⑱盗竽:强盗于民的犯罪之首之带头者。 ⑲也:行为。 ⑳哉:定语。 【今译】 我生处在道,因此本然有知,传行大道以诏天下,道德独以施欲为破戒。大道无障无阻至简至易,而天下民间欲好近利邪径离道。政静无为并不是朝政废理失正,田地荒芜不粮,仓蓄空虚不备,穿着文雅气派,执刃乐凶呈威,贪咽吃尽厌食,私贪财物脏胜余积,这是天下的强盗犯首,决不是道君的行为。 【要旨参解】 一、老子是承大道之德的使命,生处在道,因此本然有知。老子是生而知、本而知。这种相对现象在生活中也有不同度的表现,比如有人知上世、有些孩子的天习、有人到一个地方见到某个人总相似以前就熟。 二、道并不需要欲以有人行。所以老子使命行道是道之德,是以天下心、天下益、天下离苦而行。 三、有道之君清静无为,但并不是朝政不理、田地不粮、仓存不备、穿着华庄、凶惩不悯、贪受无度、窃赃无厌,这决不是有道之君的天下行为,而是祸乱天下强盗的罪犯之首。 【续解】 一、本章是对清静无为执政的真义续解。不可以理解为清静无为就是僵物一个,不要理解为朝可无政、田可不耕、仓可不备,而应无论怎么讲都必须以天下心为心,而绝不能以权政心为心。 二、经的绝对真理性必具绝对的普适性,否则就不是绝对真理。所以学经必须结合社会、结合生活、结合人生,要善能使真理进入社会、进入市场、进入治理、进入生活。 三、社会人生的生活取向决不是奢侈,而要重在基本生存生活点、重在原生态保护。 四、道竽之恶、之害、之后患无穷,当引以理论回答解决的重点和实义处。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4-11-23 09:13 , Processed in 0.0388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