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
程颢、程颐兄弟,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洛学”代表人物,世称“二程”,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二程”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现均收入《二程集》。
程颢(1032-1085年),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嘉祐年间中进士后,任鄠县及上元县主簿、晋城令,官至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后因反对新法,被贬至洛阳任京西路提点刑狱。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执政,荐程颢为宗正寺丞,未及行即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病逝,赐谥纯公。
程颐(1033-1107年),程颢胞弟,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曾与其兄同学于周敦颐门下,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
程氏家规
“二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和理学创始人,重视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主张以天理节制人欲,以道心统帅人心,以成圣成贤为人格追求。程氏家训的核心是“九思立德”: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九思立德”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讲的既是做人的道理,又是修养的功夫。正是这样严格优良的家风家训,成就了程门英才辈出的家族传奇。
作为伊川程氏的代表人物,“二程”十分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兄弟二人将“九思立德”推而广之,以明德为目标,为唤回世道人心,建立了新的道德理想。
●视频脚本
程颢程颐:兄弟大儒 九思立德
伊河
这条静静流淌的河就是伊河。它发源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经熊耳山、伏牛山蜿蜒而下,穿伊阙,入洛阳,至偃师与洛水合流,合称伊洛河。伊洛河奔流不息,在不远处汇入黄河。周公曾在此营建洛邑、“制礼作乐”,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礼乐文明,肇始了泽被后代的儒家文化。
从此之后,儒学的每一次大变革几乎都离不开这片土地。
这个位于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伊川书院内,名叫立雪堂的平常建筑,就曾见证了一次儒学的复兴。
它外表古朴、简陋,却记载着这样一段佳话:
公元1093年,一个冬日的午后,一对求真求实的学友来到这里,他们就是游酢和杨时。
彼时二人已是年近40,且早已登进士第,可谓成名已久。
他们为什么要到此地呢?
原来他们是慕名来拜访河洛大儒程颐先生。然而,不巧的是,他们发现先生正在冥坐。管家发现他们站立门外后,连忙外出相迎,并邀请二人进屋。二人顿感进退两难:进,不忍惊动先生;退,又不忍放弃请教的机会。虔诚、迫切的求学心情让二人决定在门外静候先生。
此时,一场大雪不约而至,游酢和杨时就静立于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
当程颐先生结束冥坐之时,落雪几乎淹没了游酢和杨时的脚踝。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它不仅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求学问道的孜孜追求,也从另外一个维度展示了程颐的人格魅力。
程颐和程颢,人们习惯于将他们合称“二程”。
程颢是程颐的兄长,两人相差一岁,都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伊川文化研究院院长 宋赞斌:
产生于北宋时期的理学,以其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一直被视为继先秦之后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高峰。而被称为“二程”的程颢、程颐兄弟,就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奠基人。
对于自己的贡献,一向谦虚谨慎的程颢曾这样说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伊川文化研究院院长 宋赞斌:
理学重视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主张以天理节制人欲,以道心统帅人心,以成圣成贤为人格追求。在理学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二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程”的道德文章,备受人们称誉。
朱熹说,“以二先生昌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之后,可谓盛矣。”冯友兰更是高度赞誉“二程”,“程氏兄弟二人,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亦可谓罕有者矣。”这里所说的“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指的是程颢、程颐被认为是理学开创者的同时,程颢往往还被认为是理学的一个支流——陆王心学的开创者。
兄弟二人上承孔孟儒学,创立以天理论为哲学基础,以正人心、修道德、明义理为核心的理学,为命悬一线的儒学开启了汹涌澎湃的思想闸门,为河洛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这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大创举。
伊川县原文化局局长、程林总设计师 李耀曾:
“二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理学的重要创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学说,甚至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
程林文化园
兄弟二人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卓尔不凡的成就?
这不能不提程氏家训。
程氏家训核心内涵很简明:九思立德。
这一家训为“二程”的远祖,晋朝的程延所确立。
所谓九思,语出《论语》。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程氏后人 程道兴:
“九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君子有九件值得用心思虑的事:看要想到看明白没有、听要想到听清楚没有、神态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处事要想到是否谨慎、疑难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有所得到时要想到是否理所该得。
由此可见,“九思”堪称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讲的既是做人的道理,又是修养的功夫。程氏先祖将“九思”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见其对自身和后人要求之严。
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 钱复:
两位程夫子是我们从小就非常尊敬的大理学家。说宋明理学,没有不谈两位程夫子的。他们立下的家训,从一千多年前传承到现在,一直都很有借鉴意义。
九思,既是使命,又是期勉,让程氏后人找到了方向,也给程氏子弟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程颢的祖父程遹曾任黄陂县令,可是却家无余财,过着清贫的日子。他把自己所得俸禄全都用在扶贫问苦之上,以致在其去世之后,家人居然无力安葬,全凭举债使其得以入土为安。
程颢的父亲程珦更是恪守家训。据宋史记载,程珦在江西兴国任县令时,积极推行礼仪教化,鼓励私塾,一时间,当地民风向好,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物阜民丰,夜不闭户,治安良好—“狱空者数岁”,监狱里边都没了犯人。
程珦为官清廉。在汉州做知州时,州府拥有自己的竹园,历任知州都将竹园的收入作为自己的私财。但程珦却一毫不取,他对家人说,“竹园是公家财产,我岂能中饱私囊?”
良好的家风家训传承,为“二程”兄弟的成长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
程颢出仕之后,奉行家训,将“视民如伤”四个大字制成匾额悬挂于大堂之上,奉为自己从政的座右铭。所谓“视民如伤”,意为把百姓视为需要小心呵护的伤病之人,由此可见程颢的为政之德。
有这样的爱民之心,无论是在山西晋城还是在扶沟,身为知县的程颢都大力推行五户联保,积极兴办乡学、书院,体恤民情、关心民政,所在县域往往得以大治。
伊川县文化局原局长、程林总设计师 李耀曾:
据史书记载,程颢治下的数年间,几乎没有强盗及斗殴致死者。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也就更信赖程颢,每当程颢奉命调离之时,就会出现民众因难以挽留其继续留任,而哭声震野的感人景象。
1086年,经司马光的举荐,五十三岁的程颐被朝廷任命为崇政殿说书,专门为宋哲宗做老师。
程颐以辅养圣德为己任,兢兢业业,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启发皇上的机会。
暮春时节,宋哲宗在程颐的陪同下在御花园散步。微风吹过,杨柳依依,尚在青春年少的宋哲宗便随手折下一根柳条玩耍。程颐见状,马上因势利导劝谏,“物亦有情,圣人万万不可伤情。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正是草木生长之时,不可摧折。”程颐进而说,“倘若将仁心推及四海,则是天下大幸!”
就这样,程颢、程颐将九思立德的家训推而广之,以明德为目标,以成德成圣为目的,为唤回世道人心,建立了新的道德理想。
程子家训
“二程”十分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程颐曾说:“天下之治,治家为先,家正则天下治。”因此,在继承祖宗立下的九思立德家训的同时,程颢还将祖上传下来的家训予以细化,写下了他对于后代的要求:“人有小过,以量容之;人有大过,以礼责之。处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崇诗书,习礼仪,训子孙,宽奴仆。”
地开绝境,天留斯文。在良好的家风家训熏陶下,程氏后人和弟子中,人才辈出。
伊水有情,河洛有幸。时至今日,程氏家训依然润泽后世,连绵不绝。
●程颢程颐家规摘编
孝悌篇
莫不孝二亲;莫弃本逐末背毁师长。 ——《程氏家训》 【译文】 不要不孝敬父母双亲;不要忘恩负义背地里诋毁老师和长辈。 至诚事亲则成人子。 ——程颐 【译文】 当孩子的要用至诚之心来孝敬父母,诚为孝之本。 父母之于子,爱之至也。子不孝,则爱心弛也。 ——《二程集》 【译文】 父母对子女的爱最高最大,因而子女应当孝顺父母,否则伤了父母之心,父母之爱便会松懈、减少。 重义篇 畏四知①为人仁义。远五刑②莫犯刑戮③。 ——《程氏家训》 【注释】 ①四知:东汉人杨震,曾以“神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绝别人送的黄金,人称“四知”太守。后世常以“四知”指代清廉、慎独。 ②五刑:分别为笞、杖、徒、流、死。 ③刑戮:指受刑罚被处死。 【译文】 要敬畏“四知”,做到为人行仁义之事;要远离五刑,不要干违法犯罪之事,以免遭到杀戮。 躬事廉俭敦厚自裕。 ——《程氏家训》 【译文】 自己要做到廉洁节俭敦厚诚实。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二程遗书》 【译文】 不能制止一时的欲念,就会酿成天大的祸患。 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 ——《二程集》 【译文】 义利之辨,本质上就是公私之争。 富,人之所欲也,苟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守贫贱以守其志也。非乐以贫贱,义不可去也。 ——《二程集》 【译文】 追求富裕的生活,是人的正常欲望。假如与义相符合,虽然使自己受委屈也可去追求;如果与义不相合,就要守住贫贱以保持心志。这样做不是以贫贱为乐,而是因为义不可舍弃呀! 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急,则侵夺而致仇怨。 ——《二程集》 【译文】 专想为自己利益考虑,其害处就很大。欲望过甚,则会使人昏庸而忘记追求义理;追求欲望过急,就会造成争夺、伤害,进而引发仇怨。
明德篇 用九思①立德。无忘好善。 ——《程氏家训》 【注释】 ①九思:《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记载: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要用孔子做君子的标准来修养自己的道德。不要忘记要多做善事。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 【译文】 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 德善日积,则福寿日臻。 ——《程氏易传·泰传》 【译文】 德与善一天天积累,福和禄就会一天天自己到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处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利己,勿嫉贤妒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义合之事则从。 ——摘自《程子家训》 【译文】 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处事要秉公办理,不要徇私枉法。不做损人之事,不要妒忌比自己有才能的人。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 诚信篇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二程集·粹言·论学篇》 【译文】 研究学问若没有诚心,则必然杂乱;做事没有诚心,则事情必然失败;自己谋事的时候若没有诚心,就是自己欺骗自己而丢掉了自己的忠诚之心;与人相处没有诚心,就会丧失自己的道德而增加人的怨恨。 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 ——《二程集》 【译文】 做学问的人贵在讲信用,讲信用贵在诚实。诚实就能讲信用,讲信用就是诚实。人如果没有忠心和诚心,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不讲信用就不能立于世,不诚实就不能在社会上行走。没有诚心就不会有善心,没有诚心就不会成为君子。 明善在明,守善在诚。 ——《二程集》 【译文】 要明白善的道理关键在于思考,而要坚守善行则在于有诚心。
●专家观点 清廉为政遗子孙博文约礼垂青史 “一相壮公千世祖;二贤夫子万年师。”此联上句指南北朝时期南陈名将程灵洗,下句指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二人。 大理学家程颐、程颢曾名动天下。兄弟二人出生在世代簪缨的清廉之家。其祖父和父亲的思想、官德对“二程”影响很大。 不仅如此,“二程”的母亲侯氏知书达理,孝敬老人,相夫教子,收养孤儿,乐于助人,亦给程家带出了好家风。她待人宽厚,不准家人打骂仆人。有一次,一个仆人犯了错,家人欲斥责,她说:“贵贱虽殊,人则一也。”她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见人善当如己善,视他物当如己物”。 侯氏教育孩子不掩过、重节俭。她常说,“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她生子六人,只有程颢程颐活了下来,自然十分喜爱,然而并不溺爱。程颐刚学会走路时,有一次跌倒了。家人赶紧上前扶抱,恐其惊啼。侯氏却让他自己起来,并说,“你若慢慢走,怎么会跌倒呢?”侯氏在吃饭时,常让“二程”坐在身边,当他们要吃好饭好菜时,便呵斥制止说,“小时候就讲求吃喝,长大会怎么样?”所以,兄弟二人平生于饮食、衣服不挑三拣四,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二程”父母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专门为两兄弟请了当地两位名师,一人负责传授礼、乐、书、数知识,一人负责射、御技能。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二程”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岁时,程颢就会写诗。有一次母亲给他讲晋代廉吏吴隐之的《酌贪泉》诗,说是吴隐之路过石门时,见到一处泉水,当地人叫贪泉,一般官员是不喝的。因为喝了之后,就会变贪。吴隐之却喝了,并写下《酌贪泉》: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意思是说,古人说这泉水,喝一杯就会贪千金。可是要让伯夷和叔齐(商朝人,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喝了这水,也不会变贪。程颢读了《酌贪泉》诗后,写了两句诗:“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意思是只要心中意志坚定,外物怎么能改变?一个十岁的孩童,能写出这样涵义深刻的诗句,足见其情操高洁。 “二程”十四、五岁时,程珦以大理寺丞(主管刑狱的官员)身份任江西兴国县知县。当时周敦颐任南安军司参军。一日,程珦拜见周敦颐,见面后,感到周敦颐气貌非常人,交谈后,认为周敦颐深明道学,便结为好友。并让程颢、程颐拜之为师。此后,“二程”明理明道,学问思想大精大进,为以后独当一面、发展理学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程颐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因故没有被录取,便绝意仕途,在家讲学授徒。程颐具有养物不伤的仁者情怀。一次,程颐在四川汉中陪朝中官员游三峡。在游白帝城时,京城来的官员叫来了轿子,让人抬着上山。程颐坚持不坐轿,走着上山。他看着官员被人抬着,抬轿的人累得气喘吁吁的样子,感慨地说:“吾不忍乘,分明以人代畜啊!”后来,程颐在皇宫给年幼的宋哲宗当老师时,他更是向宋哲宗灌输养物不伤的仁者理念,并将之推广到行仁政、广爱民。 “孝”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二程”继承了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并做了自己的诠释。“二程”认为,从人子的角度来说,孝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在各个方面,概括来说有这样三点:一是使父母体安,二是使父母心安,三是事亲以礼。 “二程”故里在嵩县程村耙楼山下,晚年程颐由龙门迁居于此。在这里,他将倾注了一生心血的研究成果《伊川易传》向他的学生进行传授。“二程”理学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谓深刻而广泛。“二程”理学的经典格言已烙印在人们心中,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今天使用的一些成语,如天理良心、诚心诚意、修身养性等,都沿袭于理学,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河南大学教授郭灿金)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4-11-23 13:26 , Processed in 0.0413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