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历 史 其 它 查看内容

历史上的文景之治

2016-1-30 09:50| 发布者: 曙光| 查看: 2949|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 ...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帝二年 和十二年 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 ,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文帝、景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历史背景 

 

西汉建立以后经济萧条, 汉高祖及其后的 汉文帝、 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 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 刘恒(前180年~前157年),汉高祖 刘邦中子,母为 薄姬。 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为 代王。公元前180年 吕后死,诸吕作乱, 丞相 陈平, 太尉 周勃与 朱虚侯 刘章等 宗室 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在位二十三年。 汉景帝 刘启(前157年~前141年),文帝太子,母为 窦皇后。公元前157年即位,在位十六年。

 

西 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文景两帝相继即位后,又在这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

 

太平盛世

 

 

 

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

 

在薄税劝农,与民休息的政策指导下,经过文景二帝41年的治理,迎来了西汉前期的 太平盛世。

 

首先是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从 汉高祖即位(公元前202年)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前后共62年间,西汉王朝实行的是中国古代堪称典范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民的负担是最轻的。从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起,又连续免除全国 田赋长达11年,在这期间,农民来自农业税的负担没有了,这在封建社会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西汉前期七十余年农民负担一直很轻是 历史上公认的。

 

其次是人民富足,社会安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外,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仁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这样的 安康和谐社会在 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

 

再次,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充实。由于经济得到发展和繁荣,国家财政与建国初相比,出现了 天壤之别。如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至汉武帝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家财政实力如此雄厚,也是在中国 封建社会少见的。

 

由此可知,西汉以“文景之治”为标志的太平盛世,是通过轻徭薄赋 政策取得的。汉初“无为而治”的 国策,也不是无所事事、放任自流的“无为”,而是积极“有为”的。那就是为农民建立平静稳定的生产环境,努力把对农民生活生产活动的干扰降低到最小,努力保证农民的劳动得到稳定的报酬。在排除农民生产干扰方面,一是减轻政府对农民的赋役负担,二是打击豪强对农民的侵害;在保证农民收益上,一方面大幅度减免农业税,一方面通过财税政策 稳定物价。太平盛世,国家的财政收入多、富人的收入高不是标志,更重要的是看人民的富足程度,尤其要看农民的富足程度。

 

历史意义

 

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 楚汉之争,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致使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非常贫困。史书上记载当时的情况是:老百姓无法在田地上生产,到处是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百姓死者过半。那时连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纯一色的马拉的车子,将相们只能坐牛车。面对着这种形势,恢复和发展封建经济成为巩固统治的当务之急。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 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徭役赋税负担,注重发展 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统治。文景两代,继续大力推行这一政策,因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

 

经过劳动人民几十年的辛勤劳动,到景帝末年和武帝初年,社会和国家都已经比较富庶。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由此可见,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确实称得上是太平盛世。因此史家称这段统治时期为“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在 汉朝统一王权的统治下,统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采取与时代相应的统治政策,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出现了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空前盛世。

 

人物介绍 

 

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高祖中子,母 薄姬。前一九六年 刘邦镇压 陈豨叛乱后,封 刘恒为代王。 高祖死后, 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一八〇年, 吕后一死,太尉 周勃、 丞相 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桓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以俭约节欲自持,是个谦逊克己的君主。他好“ 黄老之学”,在位二十三年,对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利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文帝与其子景帝的两代统治,历来被视为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他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常颁布减省租赋诏令。文帝对秦代的苛刑峻法在高祖、吕后改革的基础上,又作了重大改革。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友好的政策,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这种做法既起到了“御胡”的目的,也起了开发边境的作用,为汉代屯田之先河。

 

在生活方面,文帝崇尚省俭克奢,他在位二十三年,史称其“宫室 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前一五七年,文帝去世,终年四十六岁,葬霸陵。

 

汉景帝

 

 

 

汉景帝 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字开,是 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采用 窦皇后的 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 节俭爱民。后因采用 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 周亚夫 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在位十六年崩。

 

汉初至 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文,景二帝仁慈恭俭,笃信黄老,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世称为文景之治。为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景帝希望克制自己的欲望,引导人民走向善良,通过使西 汉王朝的统治在人们心目中高度合理化,所以文景之治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看,汉景帝的确是一代 明君。文帝时期一些宽松的法律被取消了,所以 汉景帝阳陵附近发现了大批的殉葬,所以他所重用的 大臣几乎个个不得善终,但是他的统治是比较清明的,社会是安定的。他统治了十六年,四十八岁时就去世了。

 

特此申明

 

此文内容及图片都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11-23 13:20 , Processed in 0.0434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