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间骤然而逝,一晃眼,一年的四分之一就过去了。
古人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谷雨的名字,源自“雨生百谷”,谷雨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增加,有利于作物生长,所以谷雨其名,是谓谷得雨而生。
谷雨时节,鸟弄桐花,鱼翻浮萍,繁花落尽,春将告别。于是恍然间意识到,原来春天那么短,离开的时候连尾巴都抓不住。一周前赏过的海棠,曾将花瓣飞洒,一周前抽芽的柳树,已将绿意生发。想起刘禹锡的《送春曲》。
送春曲三首
唐·刘禹锡
春向晚,春晚思悠哉。风云日已改,花叶自相摧。漠漠空中去,何时天际来。
春已暮,冉冉如人老。映叶见残花,连天是青草。可怜桃与李,从此同桑枣。
春景去,此去何时回。游人千万恨,落日上高台。寂寞繁花尽,流莺归莫来。
街上柳絮纷纷落,又似一场繁华。古人将柳絮称作杨花,此时此刻我们烦恼如何在柳絮之中穿行,古人却别有一番诗意。他们说二月杨花满路飞,说杨花送春归,说杨花满地如飞雪,说杨花不解别。苏东坡有一阙《水龙吟》,写杨花,更写离愁,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古人说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浮萍、布谷与戴胜,轮番上演。
萍始生:萍是水草,因浮于水面,与水相平,古人于是称之为“萍”。谷雨时节,随着降水量的增多,浮萍开始生长。古人常常用浮萍来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或变化无常的人世间,于是简单的一种植物就变成了情感的载体。杜甫说“漂泊犹杯酒,踌躇此驿亭。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梁羽生有小说《萍踪侠影录》,萍踪就是浮萍的踪迹,浮萍因漂在水面,随水而动,于是其踪迹在古人眼里,也就化身为人的行踪漂泊无定。
鸣鸠拂其羽:鸣鸠指的是布谷。布谷鸟鸣声似“布谷”,常常鸣于播种之时,在田地里劳作的人们听得一声一声布谷布谷,似乎是在殷切呼唤他们努力耕种,便将其作为劝耕之鸟。故李白说“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杜甫说“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戴胜降于桑:戴胜状似雀,头有冠,五色如方胜,故称。伯劳飞过声局促,戴胜下时桑田绿。谷雨时节,它降落于桑树之上,是蚕将生之候。
元稹在《咏廿四气诗》中写谷雨,说“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或许雨洗刷过大地,带来青翠欲滴,仅剩的一抹春光还明媚,穿过云层,照在我心。布谷和戴胜如何鸣叫,浮萍在江面如何飘摇,在这一刻显得都不重要。
谷雨到来,已是暮春时节。来不及让春天停下脚步,只好紧追她离去的身影,蹒跚着向初夏迈进。如果此时此刻窗外刮风下雨,我还能说风好大雨好急我好想你,可是这场离别刚刚揭开帷幕,一春花事今宵了,思念来得太早。只好借古人的送春诗,送春天一场不算盛大的告别。
历代送春诗选
送春
唐·白居易
银花凿落从君劝,金屑琵琶为我弹。
不独送春兼送老,更尝一着更听看。
春尽途中
唐·杜牧
田园不事来游宦,故国谁教尔别离。
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诗。
诉衷情令·送春
宋·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蝶恋花·送春
宋·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菩萨蛮
宋·张元干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施希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