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历 史 正信之众 查看内容

阮元

2020-8-12 16:34| 发布者: 朴实无华| 查看: 2478|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阮元,清朝中期官员、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

阮元

 

阮元(1764年2月21日-1849年11月27日),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揅经老人、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清朝中期官员、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

 

阮元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官所至,政绩卓著,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自任。在杭州时,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加官至太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阮元去世,年八十六。获赐谥号“文达”。

 

阮元提倡朴学,曾罗致学者编书刊印,主编《经籍籑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于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亦多有建树,史称其“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生平著述丰富,撰有《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三十余种著述传世。

 

 

 

主要影响

 

阮元自弱冠一举成名,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治学生涯中,著作极为丰富。阮元60岁时,龚自珍撰文对其在大半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盛赞阮元称其“凡若此者,固已汇汉宋之全,拓天人之韬,泯华实之辨,总才学之归。”(《阮尚书年谱第一序》)

 

学术

 

训诂学

 

阮元论学之旨,虽以汉学的经史训诂为根底,但主张实事求是,“尤以发明大义为主”,“余之说经,推明古经,实事求是而已,非敢立异也。”(《揅经室集·自序》)。一方面,以文字训诂、考证辨伪探求经书义理、恢复经典原貌的做法即为“实”的方法。另一方面,阮元的“实”又具有“实学”“实行”“实践”“务实”等带有时代特点的新的含义。阮元将格物与实践统一起来,开始关注“家国天下之事”,真切反映出徽派朴学后期发展方向的转变。

 

阮元的研究范围,自经史小学以及金石诗文,巨细无所不包,尤其提倡以勘明大意为理念。在文字训诂方面,阮元遵循高邮王氏之法,大都由声音贯通文字,从而总结出它的通例。阮元曾经提出探语源、求本字、明通假、辨谊诂四种方法

 

 

 

阮元撰《石画记》

 

阮元的治学特点是由训诂入手,长于比对归纳,他认为考据、义理、辞章三者是密不可分、兼顾并重的,不重考据,将无从窥探学问的门径,无法升堂入室,但光重名物考据,不探求义理,仍然不能步入学问的殿堂。坚决反对“但求名物,不论圣道”的纯粹训诂之学,意在超越局部的研究而作融会贯通的工作

 

阮元从事文字训诂,着眼于源流和发展演变,着眼于字群音义上的相互联系,不是进行一词一义、一事一物的孤立的研究考证,而是以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观察研究事物。

 

考据学

 

阮元在考证文字本义和造字之始时,与戴震提出的“读书首在识字”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考证字的语源、本义、通假、训诂并有所发挥。

 

在对于古代的典章制度的研究中,阮元经过细密考证,写出《明堂论》《封泰山论》等文,认为所谓“明堂”“辟雍”只不过是上古没有宫室时的一种简陋的结构。

 

文献学

 

 

 

《十三经注疏汇要》

 

阮元一生致力于文献的整理、汇辑、编撰、刊刻,成绩斐然。他主编《石渠宝籍》2编,所见内府秘藏书画,遂记题跋并辨别真伪,作《石渠随笔》,为鉴赏家所推重。抚浙时,纂辑《经辑纂诂》一书,集中国训诂学资料之大成。又搜集图书,藏于灵隐寺,设“灵隐书藏”。后又于镇江设“焦山书藏”。阮元家藏书极富,藏书楼名“文选楼”“石墨书楼”“琅环仙馆”“积古斋”“揅经室”“唐宋旧经楼”“节性斋”等。

 

阮元精于鉴别,工金石考证,编著《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两浙輶轩录》《皇清碑版录》《淮海英灵集》《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经籍纂诂》等。在阮元刻印之书中,最为人熟知的,除《皇清经解》《经籍籑诂》外,当推《十三经注疏》。这是一部大型的经学丛书,收书180余种、1400余卷。刻印时,罗致了一些绩学之士担任校勘,由阮元总其成。

 

史学

 

阮元在嘉庆十五年(1810年)国史馆总纂任上写作了《国史儒林传》。嘉庆四年(1799年),阮元兼管国子监学正时,编辑《畴人传》46卷。此书为中国上古至清代的天文历算学家243人、西洋人37人作传,写法是把古籍中有关史料摘录汇集,并对重要人物作出评论。

 

地理学

 

阮元任两广总督时,广东省志已有近百年未修,他主修《广东通志》,撰成334卷的巨著。除此之外,还曾主修大型志书《嘉庆嘉兴府志》(80卷)、《浙江通志》等。

 

教育

 

 

 

阮元书法

 

阮元重视教育,他在半个多世纪中培养、发掘了数以百计的人才。除了慕名投师或在社会交往中发现之外,科场选拔和书院培养应是两个主要的途径。阮元任浙江巡抚时,在杭州创建了诂经精舍,延请当时的著名学者如王昶、孙星衍等来主讲,又邀金鹗、洪颐煊、震煊兄弟讲肄其中。教学内容为经史疑义及小学、天文、地理、算法等。精舍不习帖括,专研经史,以示与课举业之书院分途。

 

在诂经精舍肄业的,多为学行出众的高材生,德清徐养原、嘉兴李遇孙,虽都学有专长,也还来此修习。这些亦徒亦友的绩学之士,转而又成为阮元编书的得力助手。教学相长,实践锻炼,造就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

 

阮元任两广总督时,在广州创建学海堂书院,并亲自讲学。自宋代以后,各地书院均设山长一人主讲并总理院事。针对时弊,阮手订的《学海堂章程》第一条规定:由学长八人同司课事,永不设山长,亦不容荐山长。学生在《十三经》《史记》《汉书》《文选》《杜甫诗》《韩昌黎集》等书籍中任选一门,作日记,由学长评阅指点。学长分门别类指导课业,轮流执掌堂务。

 

阮元的读书训练是个完整的工程。文献记载,它由四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算是一个步骤,循此四步建下去,即可学有所成。这四步是:

 

①句读。要求学生分清书文的句读,即读通所读诗文。所谓读通,首先要能认字;其次要掌握断句;第三要能读通;第四要能读通顺,不能读起来疙疙瘩瘩。

 

②评校。校是校雠、校正,即拿所读书文与其他版本进行对校,勘定正误。评是评点、评说,即在校订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评定其是非正误和优劣长短。

 

③抄录。阮元要求在读通读懂文字后,将所读书文的精要加以抄写,以加深对它的理解,巩固对它的记忆。

 

④著述。指对阅读所获的迁移运用。它要求学生不但要读通、读懂、熟记所读书文,还要能将阅读所得撰成著作,公之社会,遗教后人,为社会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阮元的四步读书法,是中国古代创造的读书原则——读思结合、读习结合、读行结合的发挥和运用。它不但十分完整,符合人类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而且将读用结合起来,从而与八股式读书区分开来,值得今人借鉴。

 

 

 

文艺

 

文学

 

阮元工于诗及骈、散文。他论文重文笔之辨,以用韵对偶者为文,无韵散行者为笔,提倡骈偶,与当时的桐城派“古文”异趣迥然。

 

书画

 

阮元善书法,尤精篆隶。入值南书房时,参与撰修《石渠宝笈》,研究宫中懋勤殿所藏的古书画,写出心得,成《石渠随笔》一书。

 

他的隶书效法《石门颂》《百石卒史碑》,郁勃飞动,醇雅清古。能作擘窠大字。书法作品有《王学浩滦水联吟图卷题跋》(行书)、《行书七律诗轴》(上海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三册著录)、《唐魏栖梧书善才寺碑跋》(行书)、《行草横幅》等。阮元亦能画,擅画花卉木石,笔致秀逸。

 

 

 特此申明:

 

    此文内容及图片都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上一篇:包世臣下一篇:龚自珍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4-26 16:34 , Processed in 0.0379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