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历 史 革命英烈 查看内容

邹韬奋

2020-9-3 15:28| 发布者: 朴实无华| 查看: 2234|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毛泽东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邹韬奋

 

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本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祖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近代中国记者和出版家。

 

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他与沈钧儒、厉麟似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11月,国民党为了扑灭国内的抗日烈火,逮捕了正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酿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社会名流的强烈反对。邹韬奋出狱后辗转重庆、汉口、香港继续开展爱国救亡工作。

 

1943年因患耳癌秘密返沪就医。1944年7月24日不幸逝世于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终年48岁。

 

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资修复邹韬奋的故居,并在隔壁建立了韬奋纪念馆。2009年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主要成就

 

创建报刊

 

他主编《生活周刊》,创办生活书店和著名的三联书店,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影响很大。邹韬奋在办刊物的过程中,注重联系群众。7年里,《生活周刊》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刊物,一跃发展成为“风行海内外,深入穷乡僻壤的有着很大影响的刊物”;发行量最高达到15.5万份,“创造了当时期刊发行的新纪录”。《生活周刊》自邹韬奋接办的那一天起,就敢于同黑恶势力作斗争,力图“求有裨益于社会上的一般人”,久而久之,它渐渐变为“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因而,邹韬奋为黑暗势力所不容。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获释,邹韬奋在上海创办《抗战》日刊。上海沦陷后,他转至武汉,继续主编《抗战》。武汉沦陷后,他到重庆创办和主编《全民抗战》。1941年2月,他辞去国民参议员职务,出走香港,并恢复《大众生活》周刊。

 

政治作为

 

 

 

邹韬奋

 

邹韬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回国后,他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曾旗帜鲜明地支持一二·九学生的爱国运动。期间,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民国三十五年(1936年)11月,因积极宣传抗日,他同救国会的其他领袖沈钧儒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

 

抗战爆发后,他利用国民参政员的身份,反对和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消极抗日的种种倒行逆施和专制暴行,还多次向中国共产党提出入党要求。

 

韬奋精神

 

 

邹韬奋

 

出版、读书界中人说,韬奋一生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他提倡和身体力行的主旨是“竭诚为读者服务”,那种报务精神便是韬奋精神。新闻界人士认为,韬奋的文章从来不畏权势,勇于一贯地讲真话,他批评时弊不怕得罪人,力主言论自由的精神就是韬奋精神。政论家认为,韬奋之所以在舆论界独树一帜,是他在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本妥协时期,他不避个人安危,力主抗日,在抗战以后,他所办的刊物和书店,一直高举着抗日的大旗,他的爱国思想正是韬奋精神。同时,他从事的事业遭受着无数次的挫折,他依然百折不挠,始终坚守着他的信念,反动派将他办的刊物一个个封闭,他一个个重新建立,又将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全数封国民党迫害而被迫流亡,但他一直到停止呼吸时仍为他的理想而奋斗不息。这种为真理而战斗不屈的精神,同样是我们要永远学习和汲取的韬奋精神。

 

 

 

人物评价

 

邹韬奋无疑是中国近代重要的记者和出版家,一生抱着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执著信念,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全国解放前夕中共中央做出的关于三联书店的指示时,便高度评价了邹韬奋的工作,并肯定说:“三联书店与新华书店一样是党领导之下的书店。

 

中共中央:韬奋先生20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1944年9月28日唁电)

 

时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要好好学习邹韬奋办《生活》的作风,通俗易懂,精辟动人,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这就是方针。“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毛泽东主席:“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1944年11月15日题词)

 

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忧时从不后人,办文化机关,组救国团体,力争民主,痛掊独裁,哪怕冤狱摧残,宵小枉徒劳,更显先生正气;历史终须前进,开国事会议,建联合政权,准备反攻,驱除日寇,正待吾曹努力,哲人今竟逝,倍令后死神伤。(挽邹韬奋联)

 

时任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爱国志士,民主先锋。(挽邹韬奋联)

 

学者郭沫若:“你并没有离开我们,你还活着,你还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每一个青年的心里,千千万万人民大众的心里。你是活着的,永远活着的,从中国历史上,从我们人民的心目中,谁能够把邹韬奋的存在灭掉呢?”(在邹韬奋的追悼会上演讲)

 

 

 特此申明:

 

    此文内容及图片都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5-5 18:45 , Processed in 0.0441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