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历 史 诸序之行 查看内容

崔浩 (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2020-12-1 05:30| 发布者: 朴实无华| 查看: 2413|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康熙帝:崔浩研精经术,练习政事,洵魏臣之杰出者。其不信佛法,尤度越时俗,卓然高蹈,何乃师受道士之术而崇奉尊礼之?且上其书以蛊惑君心,得罪名教不浅。

崔浩 (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崔浩(381年—450年),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

 

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早年自比张良。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为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屡次力排众议,判断时机,辅佐太武帝灭亡胡夏、北凉等国,击破柔然,解除了来自北方和关中地区的军事威胁,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拜太常卿,迁司徒,封东郡公。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受“国史之狱”牵连,被夷灭九族,时年七十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涉及,精研经义,时人没有赶得上他的。未成年就为直郎。

 

北魏天兴年间,崔浩任给事秘书,转任著作郎。拓跋珪因他工于书法,让他经常跟随左右。崔浩恭勤不怠,有时终日不归。崔浩的忠心耿耿,勤于职守,不为穷通改节。

 

永兴元年(409年),拓跋珪被其子拓跋绍杀死,明元帝拓跋嗣初即位,拜崔浩为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常为明元帝讲授经书。

 

拓跋嗣好阴阳术数,他在神瑞元年(414年)听了崔浩讲《易经》《洪范·五行传》后,极为赞赏,命崔浩占卜吉凶,参考天文,解决疑惑。

 

反驳迁都

 

神瑞二年(415年),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连年霜旱,秋谷歉收,发生粮荒。拓跋嗣向群臣咨询意见,崔浩和特进周澹对明元帝说:“以臣之见,国家迁都于邺,虽可暂时解救今秋之饥,但并非长久之策,将最穷困的民户下到各州去就食,如果来秋仍然庄稼歉收,就再想别的办法。但切切不可迁都!

 

拓跋嗣听从了崔浩的劝告,于是挑选了一批最穷困的民户,下到各州去就食,即山东定、相、冀三州,令汉民每户出租米五十石来养活这些穷户。第二年秋天,收成很好,百姓富足,人心安定,国家度过了难关。明元帝很高兴,赐给崔、周二人各一妾,御衣一套,绢五十匹、绵五十斤。

 

隔岸观火

 

泰常二年(417年)三月,刘裕率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准备逆黄河西上,为顺利进军关中,刘裕派人向北魏借道。拓跋嗣问:“刘裕军事才能与慕容垂相比如何?”崔浩说:“刘裕更强。”

 

料事如神

 

泰常三年(418年),彗星出天河口,进入太微,经过北斗,中间通过紫微,侵犯天枢,前后八十多天,至汉而灭。拓跋嗣又召诸儒术士问道众人都推举崔浩应对。崔浩说:“古人有言,大凡灾异的产生,都是由人而起。人若没有过失,妖异之象不会出现。所以人失于下,则灾变见于上,天事恒象,百代不改。”众人无人能说出与崔浩不同的话来。拓跋嗣深信不疑。至泰常五年(420年),刘裕果然废了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南边边镇奉上刘裕改元赦书。当时拓跋嗣到东南舄卤池射鸟,听说这事后,驰马召崔浩,对他说:“往年你说彗星的卜占应验了,朕今天才信天道。”

 

议立储君

 

拓跋嗣经常有小病缠身,怪异东西屡屡看见,于是他派宦官秘密地问崔浩崔浩说:“陛下您春秋富盛,事业如日中天,以德除灾,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况且天道玄渺高远,或消或应。臣愿陛下排遣诸多忧虑,宁神保和,纳御嘉福,不以愚昧之说,致损圣恩。而今皇长子焘,年纪将满十二岁,聪慧敏睿温良谦和,众情所系,现在登上储君的位置,那是天下的幸事。立子以长,礼仪所定。如必须等到他们都成人了然后再择储君,倒错天伦,则会生出履霜践冰之祸,自古以来,典籍所记,兴衰存亡,很少不由此的。”

 

拓跋嗣接受了崔浩的意见,于是让他奉策告示宗庙,群臣不时陈奏疑难问题,拓跋嗣说:“这不是我所知道的,应当由你们的国主来决断。”

 

劝阻南征

 

泰常七年(422年),刘裕去世,拓跋嗣坚决要南伐,崔浩劝阻南征,拓跋嗣诘难崔浩说:“刘裕因姚兴死而灭其国,刘裕死了我讨伐他,怎么不可以呢?”崔浩说:“姚兴死时,二子纷争,刘裕才讨伐他们。”拓跋嗣大怒,不听崔浩的话,于是派奚斤南伐。奚斤等渡过黄河,先攻滑台,经久不拔,上表请求援军。拓跋嗣发怒,于是亲自南巡。拜崔浩为相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随军为谋主。

 

等到拓跋嗣车驾归来,崔浩跟随其出巡西河、太原。崔浩著文二十多篇,上推太初,下尽秦汉变弊之迹,大意先以恢复五等制为本。

 

破赫连昌

 

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拓跋焘即位,是为北魏太武帝。左右官员忌恨崔浩正直,一起排挤毁谤他。拓跋焘虽然知道他的才能,但不能不接受众议,故罢黜崔浩,让他以公爵的身份归家闲居。碰到有什么疑难,便召来请教。

 

始光年间,晋升崔浩东郡公的爵位,拜他为太常卿。当时正议论讨伐赫连昌的事。群臣都认为这是件难事,只有崔浩说:“往年以来,荧惑星再次守住羽林星,并都形成钩己之状,这就预卜了秦的灭亡。而且今年五星一齐出于东方,这是有利于西伐的征兆,天应人和,时机到齐了,不可失去这个机会啊。”拓跋焘于是命令奚斤等人出击蒲板一带,自己亲率轻骑奇袭赫连昌的都城,大胜而归。拓跋焘重新部署,全力反攻,夏军终于撑不住,全军崩溃。赫连昌来不及跑进城,于是便逃奔上邦。

 

征讨柔然

 

 

 

崔浩雕像

 

破统万城之后,拓跋焘决意集中力量打击柔然。崔浩极力赞成于是群臣推举太史令张渊、徐辩出面劝阻。拓跋焘命令当庭辩论。崔浩口若悬河,舌战群臣,终于令拓跋焘彻底打消了疑虑,决计大举讨伐柔然。这次远征,根据崔浩的“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谋略,果然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柔然主力溃败,提出和亲。

 

攻灭北凉

 

 

 

北燕地图

 

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焘讨论伐谅之事,群臣反对,尤其是李顺反对得最厉害,崔浩反驳拓跋焘决意亲率大军讨伐,当看到姑臧城外水草茂盛,便十分痛恨李顺而李顺不知悔改,三年后奉旨赏赐群臣时又接受贿赂,拓跋焘大为震怒,两罪俱发,处死了李顺。

 

国史之狱

 

崔浩屡建奇功。拓跋焘对崔浩不仅是信任,而且很亲近崔浩笃通道教,主张废佛。拓跋焘由此下令关闭长安沙门,焚烧寺院,捣毁佛像,史称“三武之祸”。

 

在神麚三年(431年)九月时,崔浩便“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表弟卢玄劝阻他说:“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意做这件事的人,能有几人!请你要三思。”但崔浩不从,从而得罪了众多的鲜卑贵族。但给崔浩带来杀身之祸的直接原因,是《国书》事件。

 

 

 

崔浩

 

在太延五年(439年)十二月时,拓跋焘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崔浩他们按照这个要求,采集了魏国上代的资料,编写了一本魏国的国史。在天坛东三里处,营造了一个《国书》和《五经注》的碑林。鲜卑贵族看到后,无不愤怒,先后到拓跋焘前告状,指控崔浩有意暴扬国恶。拓跋焘命令收捕崔浩及秘书郎吏,审查罪状。

 

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己亥(450年7月5日),太武帝诛杀崔浩。而清河崔氏同族无论远近,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史称“国史之狱”。

 

人物评价

 

徐钧:智谋断国灼蓍龟,自比留侯果是非。一死人言缘史事,谁知谋泄为南归。

 

康熙帝:崔浩研精经术,练习政事,洵魏臣之杰出者。其不信佛法,尤度越时俗,卓然高蹈,何乃师受道士之术而崇奉尊礼之?且上其书以蛊惑君心,得罪名教不浅。

 

 

 特此申明:

 

    此文内容及图片都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上一篇:程灵洗下一篇:于谨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5-20 03:23 , Processed in 0.0392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