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深情的呼唤》封面
《壮行无悔的吼与唤》香港一版再版书封面
《深情的呼唤》作者林浩,男,出生于1950年4月17日,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人,该书于2013年7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于出版发行,该书被人民日报出版社慧眼识珠出版发行之前,于2009年在香港曾两度出版和再版,书名《壮行无悔的吼与唤》。一经赠阅友人、专家学者好评如潮,该书的《伟大的教育》、《伟大的中华魂》、《神圣的教育之职》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一等奖,《中国文化》获得了二等奖。以下是孙式立教授当时有感而发写的序。
序 《壮行无悔的吼与唤》是一本很有读者缘的好书,正式出版前曾被广为传播,好评如潮。希望它的正式出版给熟悉它的人带来温馨,给未谋过面的人带来惊喜。 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此书有如下诸多亮点。
著作权登记证书
国际大背景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迎来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中华文化在全球大放异彩。中国人民将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在物质与精神两个领域双双引领全世界走向和谐进步的新纪元。正如本书作者指出:历史选择了中国,中国就必定造福整个人类。当前,世界正在发生巨变,主宰全球数个世纪的西方理念正在向东方倾斜,世界的重心在东移,万民之心向东方回归,世界未来的希望寄托于东方的理念之上。本书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问世的。 唱响主旋律
这是一本讴歌时代主旋律的难得的佳作。作者以多元文化的强势理念,高清晰地论述了“复兴中华文明,弘扬道德文化”这个贯穿全书的主题。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复兴、中华的崛起,这些均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事件,它影响着世界的未来。本书作者借大主题做大文章,在书中讲经说法,指点迷津,悲天悯人,纵论天下大事,发大愿,献大爱,度众生,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读来催人奋进,让人开悟、精进。
2012年赠书给时任宣传部部长刘云山
正气歌
本书犹如一首正气歌,它文字清新流畅,立论高远,大气磅礴,充满智慧和哲理,它将儒释道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与马列新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之最新理念熔为一炉,实在难能可贵,读来荡气回肠,十分亲切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反映当前的思想实际,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警世之作
本书可谓一本警世之作。在热情赞颂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旋律的同时,本书又针砭时弊,对一切逆天道而行,违反道德法则,违逆客观自然规律的现象和行为进行抨击或劝导。全书广证博引,夹叙夹议,时而词锋锐利,义正词严,时而语重心长,循循善诱,警钟长鸣;恰似对友人敞开心扉的絮语,公允平和,有如毛毛细雨,沁人心田。
2006年4月24日应邀参加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家高层论坛获奖证书
多元文化的融合
作者对儒释道的要旨精华烂熟于胸,精准地传递了自古以来历代先贤先哲及高功大德们的谆谆教诲和至理名言。摆脱了古文字晦涩难懂、讳莫如深的神秘外壳,成功地为这些语词中深邃的内涵外化,使中华古文化彰显新的张力。在此基础上,作者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性地审视了多元文化大融合这个世纪课题,指出了万法归宗、万教归一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作者还明智地指出,中国只有容纳了世界所有的人类优秀文化之精华,方能鼎立于世界文化的顶峰。他还反证说,封闭文化、排他文化,注定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自失人心。 和谐篇
本书又是一篇和谐颂。和谐是时代的最强音。当今世界,世风日下,物欲横流,我们生活在一个失衡的世界。呼唤和谐,皆因缺失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乱世大治的唯一出路。和谐是个多音符的变奏曲,只有有了多元文化的融合,我们才能抵达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的彼岸。试看今日我神州大地,推动构建和谐文化、和合文化已蔚然成风。我们是大和谐论者,在我们的字典里,和谐不但包括人与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现代版的天人合一理念。正如本书作者指出的,我们要“领悟人与自然和谐所展现的虚实全维理念”。
《伟大的教育》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一等奖,
道德篇
本书作者发出了人类自救自度的强烈信号,开出了救世良方。人类正面临一场深重的灾难,地球村正经历一场空前的浩劫。气候变暖、印度洋海啸、冰雪灾害、强热带风暴、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特大自然灾害以及大规模人畜疫情的频繁发生,使人类生存环境急剧恶化。除了环境危机外,人类还面临人口与粮食危机、能源与矿物资源危机、人体健康危机以及社会道德危机、精神危机等一系列严重危机,最近更发生了金融海啸这个全球性经济危机,这是西方世界盛极而衰的重要标志。人类的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遭受重创,正处于万劫不复的边缘。地球告急!人类告急!在诸多危机之中,最大的危机来自于人类自己,这就是道德危机、精神危机、心灵危机。人类要自救必须从道德这个直指灵魂的核心理念入手。正如作者指出,“复兴中华文明的根本就是复兴道德”。“只有道德才是万物之根,才是人类所有文化的共生、共存之根”。他又指出:“道德教育是治国安邦的大法”,救世度人“要从心施救,从根扶正”,以及“心为正,心为公,心为慈”,主张要“树立本来生在众生中,甘愿为众生,爱众生,服务众生,感恩众生的宇宙同体观”。 宇宙篇
有关宇宙和宇宙观的论述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人的核心理念,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与思维模式,决定着人们思想行为总的取向。解决当今世界乱象的关键问题在于,在认识上要占领宇宙总体论这个制高点,即应从宇宙整体观与人类整体观这个大视角出发来看待问题、观察问题,这样才能读懂我们的地球,读懂我们的时代,读懂我们的人生。本书作者显然把握住了这个高度,高屋建瓴,抓住了宇宙本源、人类本源这个核心主题。作者指出,“宇宙大道,它是人纲、业纲、国纲,是宇宙万物的总纲”。他同时主张,应该“学大道、行大道、悟大道”。
《伟大的中华魂》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一等奖,
袖珍百科
本书堪称一部为现代人释疑开示的包罗万象的小百科。面对纷乱复杂的现代社会,天下的炎黄子孙莫不引颈企盼一部现代版的《道德经》的问世,为染上严重现代病的现代人解惑、释疑、开示。无疑,这样的一部“天书”,将以中华最高典籍为源,以新的多元文化符号与现代因子为流,熔铸成一部新的旷世奇文,它将把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中华文化及其不二的先进性推向极至。我们高兴地看到,本书作者,顺应这种历史的大趋势,向这个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科学篇
本书对科学的诠释值得称道。我们认为,真正的科学家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科学,而不能以迷信的态度去对待科学。唯科学论是科学拜物教。人是科学的主人,不是科学的奴隶。人应该驾驭科学而不应被科学所奴役。作者指出,迷信科学、固执科学,它本身就不科学,它的实质是反科学。 我们认为,科学概念本身具有相对性、多容性与开放性,它不是一个抽象的绝对化概念。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冲破禁区、突破原有概念的过程。人类至今积累的全部知识财富虽然十分巨大,但它们不过都是些相对真理的暂时组合,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区区水珠、沧海一粟而已。我们要冷静地意识到,面对整个科学的浩瀚大海,我们不过是科海拾贝的顽童。正如作者清醒地指出,科学只是人类无限认识的已知部分,已知的并不是最科学的,最科学的在未知中。 科学的伦理问题、科学家的职业道德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当代发展的突出问题。科技发展在人类的进步中扮演重要的正面角色,但与此同时,科学上所存在的严重的伦理问题,科学家中所存在的严重的职业道德问题,也使人类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汲取教训。
《神圣的教育之职》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一等奖
阴阳篇
人类认识上的阴阳失衡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最大败笔。我们的宇宙是由两个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有形的与无形的,实的与虚的,正物质的与反物质的,阳性的与阴性的,正质量的与负质量的,显态的与隐态的,物质的与意识的(精神的),低维的与高维的等等组成的。现代人类充其量只认识世界的一半,对另一半还很无知。我们重有形轻无形,重实轻虚,重阳轻阴,重物质轻精神。当前我们人类正处于在认识上冲击世界的另一半的伟大转折期。现代科学的真正进步在于,对于无形的、虚无的、阴性的、隐形的、精神的、反物质的、多维的世界的认识上的深化。本书作者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向更大、更广阔的高维空间解读。他并指出,只有极大地觉悟到新维时空才是人类解放的新世界。
《中国文化》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二等奖
见仁见智
作者在书中不但开启了一个很大的认知空间和论述空间,而且还开启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和与读者的互动空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同一本书在不同读者群中会引发不同的反响。特别是在一些有争议的、敏感的问题上更是如此。大家见仁见智,各取所需,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理性、包容、睿智的作者,决不愿成为一个“一言堂”的堂主,而一定会甘愿成为“群言堂”中抛砖引玉的一员,他们虚怀若谷、闻过则喜,愿意与读者互动、对话,随时准备听取读者的任何反馈意见。我想,这也正是本书作者的真诚意愿。
注:本文作者系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论坛主席,国际UFO联合会(纽约)主席。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4-11-8 23:21 , Processed in 0.0413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