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文 化 老子译注 德 篇 查看内容

第三十八章 处实而不伪华

2015-12-27 07:05| 发布者: 蔷薇| 查看: 2820| 评论: 0|原作者: 无明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注释】

 

 上德:无欲、无为、无以为。

 不德:不欲、不为德。

 是以:因为。

 有德:随顺自然滋养万物不失玄牝。

 下德:欲德、有为、有以所求为。

 不失德:欲以不损不失多积德,而上德恒不失。

 无德:不在无欲的真德之中,仍在欲的轮回中。

 仁:大爱无别、一视同仁。

 义:信守义理义业义友,以义为亲疏的原则。

 礼:礼仪、礼节,是举为的规范。

 莫之应:根本不可能与德相应,不可能达到有序的目的。

 攘臂:提袖弄式。

 扔之:应合客套、架式。

 忠:忠诚,忠者不二、不变、不改。

 信:守信重义、不背信弃义、不欺师灭祖。

 薄:浅薄无根。

 乱:欲乱、信乱、祸乱。

 首:开始、前兆。

 前识者:以前滑入名识道的学者、学识。

 华:华丽不实的名象。

 愚:愚弄、愚惑、误导。

 大丈夫:有智之识、堂堂正正的人。

 厚:深厚、处虚的深厚。

 薄:浅薄、浮表。

 实:诚实、稳定、不离其所。其所,虚中。

 华:浮华、表面、虚伪、名象。 

 

【今译】

 

上德不欲积德,是因为已经在无欲德能中;下德欲求不失德积德,是因为还在有欲的无根本德里。上德的境界是无为并且无以所求为,下德是欲识里的有欲为,并且也有以所求为。上仁有为但无以所求为,上义有欲为也有以所求为,上礼有欲为而心并不能纯正相应,则为提袖弄臂的仿效客套形式。所以,失道境后呈德,失德境之后讲仁,失仁境之后讲义,失义境之后讲礼。自从礼仪讲究之时,就说明已经是忠信很浅薄了,同时也是信乱理乱为乱的开始。以前的外道名象学说,是不入道的伪华名说,也是愚化失道的开始和起因。所以正大明理者,处其深厚的境界中,而不着执浅浮表象之术;处在诚虚的实境中,而不着弄名词象识的伪华。所以一定要去彼外欲之伪,取此中虚守之真。

 

【要旨参解】

 

一、德名两分。无欲的无为无以为名上德,上德不欲德、不为德、不失道一随应自然名不德。有欲为的有为有以为名下德,下德欲德、为德、以欲识善恶分别作为欲以德故名无德。

 

二、下德三层仁、义、礼。

 

三、逝生浊坠的次递:失道,德;失德,仁;失仁,义;失义,礼。礼是说明忠信已淡薄,乱已经开始。

 

四、导致失道的原因是以前欲知学识的产生,以道的伪华之词愚弄名象失道。

 

五、因此归上德之径必须处厚实、不着薄华,必须去彼取此守中虚得真地。

 

【续解】

 

一、仁、义、礼、智、信,虽有复智立信范行之用,但不可为靠执,都是去彼的过程法,都不是根本德。真德只在虚中无欲无为生。

 

二、死而不亡,殁身不殆,无缘同体,名报不殆,缘份永恒,因果不灭,一切都在色即空空即色中化解不二。

 

三、且不可伪华误导天下,自充真理自充救世主误导天下造大孽入无间。道律因果积量以误导断失人的慧命为诸恶之极,故既不可造恶天下众,更不可误导天下众而成众恶之天报不赦。

 

相关分类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3-29 16:36 , Processed in 0.0400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