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人 文 摘 录 查看内容

好的人文环境,不好的人文环境,是两个世界

2015-12-28 20:06| 发布者: 永兴| 查看: 5734| 评论: 0

1、所有主体我于人、于事都有两个方向的用心和做法,一是以人,一是以己。人的于事行为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大多数行为都是自己本能习惯自然的或者是属偏重以人型,或者是属偏重以己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不是绝对善恶的根本之别,既是再恶的人也有善性发现以人的人性一面。人的以人还是以己,与人的生存人文环境关系决定重要,好的人文环境中,恶人可以在氛围的禅育禅化中不言而自善;不好的人文环境,好人也会顺势而下,猖争而坏,这虽然不可能是全部,但大多数人的属性都习惯于随潮、随势、随风气而自觉不自觉的去。所以,人文环境沦丧,本身就是人类最大的灾害,其中坑害了一大批大批的人。种种屡禁不止、荣辱颠倒就是人文环境被破坏了,就是学风伪劣成性成习。无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只要人文环境不修复,什么办法都止不住滋生和漫延,所以,匹夫有责,特别急需从以人以己的利害处大兴学习,速救人文环境的修复。

 

有位人文学者指疑,人的道德行为与自然灾难存在必然关系吗?这是一个应该有很多人都能正确回答的人与三层和谐相处问题,所以,从这种人文发心就不应给予回答而以其。

 

2、为什么要以人,而不立我以我?为什么要以天下心为心,而不以我权、我势、我奢心为心?为什么以人是我的生受取向之本?这其中的道理不清楚不明白,以人的心行就不可能有自觉的能动和甘愿,就不可能形成以人的人文风气和环境。人心意识形态的大气候、大环境、大走势不成,环境意识形态就一定在滋生弗为而不止,所以,深入为本理,自成以人法,势成以人学行人文风气环境是不伪取信的大关键。

 

3、而且在寿命上,从道生一生灭不二的无量,逐次天长地久,逐次生灭分离,寿命因执障亡而自短,这种执成的无明,执成的妄为,执成的死苦、病苦、不得苦、遭难苦、争战苦,无路必思返。胡主席在人类的紧要关口,走上历史舞台,提出复兴中华文明,以人三境和谐,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人文社会,其理至深,其境至远,以人现实意识形态不便一次到位说,故只宜内外兼说而导。智者见智,不知者见近利,但复兴中华文明是不可抗拒的宇宙本体运动。

 

中国的兴衰,人类的未来,以人的真理,只有到中国道文化中去解读和全观其走向、法则、动态和结果。所以大势当前,学习中国以道为本体、以道释儒为主体的文化之理,是整个人类举世无双、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的理智先择。万不可再误解错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绝圣绝学”、“恒使民无知无欲”的真理实在性了。要在社会生活中的相对行为效果中,推知验证无为能无不为、不言能无不明、无治能无不治的真理不变绝对性。比如天下皆明何有圣明之用、学理之纠,比如天下昌宁人文通明何需民以知欲争之劳,比如营造风气太和弗为而已何其劳治而不止,比如不是沦丧人不守行危急现前何故复兴中华文明学道悟道、倡导以人。只因乱世才出英雄,只因邪猖圣才教,只因沦丧才复兴,只因无路才问道。所以不是不要圣学,而是以此谆告不要失正而邪祸乱天下,同时,治有有为和无为的相对存在,比如对一个错误行为实行打治为有为法,实行教治就相对成无为法。

 

4、不通为本之魂,不具以人之德,何其能心中有人民有国家,何其能立行宗旨为人民。古今中外,凡是明君盛世都是以民为天,凡是朝倾职废都是置民而不顾。所以,以人是对沦丧的教育和挽救,是对宗旨更透彻、更根本、更明确的理论根据提供。不但使宗旨具有了本理,而且从单纯的民扩大到广义的社会人、扩大到自然广义的命,与此同时又最终明确了宗旨为民在和谐。这样就使为民无论从理论依据、为以范围、宗旨结果上,都一跃达到了现代理论中国化的新高峰新境界。只有宗旨理论越可靠越根本,理论地展开才能越具有普遍可行性。否则,就是根本宗旨、根本方向、根本目的、根本理论还不足彻底、不足明确,就不具有普遍持久的可行性。从马克思的角度,马克思的人文社会制度来源于马克思的经济所有制应用基础,马克思的经济应用来源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马克思的分配来源马克思的思想觉悟。觉悟立处一变,一切随之应变自变。所以,以人的透彻和根本,已经可以是所有进步文化觉悟的共性起点之基。并且无论人生社会、文化事业,也只有以人才能不失生本,也只有以人才能不失真宗,舍此就断无文化理智的进步性,就是慌言的假戏,就是慌言的骗子。

 

                                  ——摘自《大兴真诚致学以人为本心》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11-23 04:25 , Processed in 0.0371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