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重①为轻②根③,静④为躁⑤君⑥。是以圣人终日行⑦,不离辎重⑧。虽有荣观⑨,燕处⑩超然。奈何⑪万乘⑫之主,而以身轻⑬天下?轻则失本⑭,躁则失君⑮。
【注释】
①重:重则欲潜、欲下、欲稳、欲慈。 ②轻:轻浮。 ③根:主控全局的关键点。 ④静:静则清、静则明,静为客静观其变因静待其天机运。 ⑤躁:躁狂、绪乱。 ⑥君:君主、主导、主持、神明。 ⑦终日行:始终每行。 ⑧辎重:尊驾重随奉从。 ⑨荣观:崇荣庄重事奉。 ⑩燕处:环境高雅风景异人。 ⑪奈何:又怎么可、怎么能。 ⑫万乘:法承、担负天下万众信仰、权益。 ⑬以身轻:举动作为不重正静信。 ⑭失本:失去能为君王的命本。 ⑮失君:失去君信君责任。
【今译】
庄重潜在有力能把握控制轻举妄动及局面,静观律变彻因,能操控稳定躁狂不轨之乱。所以圣明之君始终每行都不离圣驾尊威重相随。虽然是尊崇处处奉敬,环境超然优美。又怎么可以作为身负万众之命的君王,反而能以轻身之为轻视轻待天下的民众呢?轻待天下就失去君命的生存之本,躁拢天下就失去君王的天职。 【要旨参解】
一、劝告君王务必身重、心静。
二、每行之动都要受到至上的尊崇,法乘着天下万众信仰、万众权益,又怎么能以身轻不轨愧对愧失天下心,失君命之本,失天职之任。 【续解】
一、身不重则失尊,心不重则失明。君之重并不在勤于举身肖现,常肖现而臣不重;君之静并不在避之若无,妙在臣之不测,各自自能尽职尽责;君王之明要在能者上不能者下,以真教其尽职。否则,政势不明形成推而伪之、消而怠之、混而盟之、政令曲阻、屡禁皆不止。
二、以天下心为心是政心勤政之本。政理不明透此心,政论政教不生滋此心,政体用人不择重此心,则天下心政无此,必大邪大伪、大私自废倾倾。
三、去彼取此是真理普皆致用的内治妙法,内治治政治法治心明理而自觉能动;治上治头治取舍分明人知所行,不容伪养奸,不纳罪蓄凶,不轻慢抗旨不遵、肆乱天下,不放任空喊欺诈废信朝纲。 |
|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
GMT+8, 2025-4-3 07:02 , Processed in 0.0379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