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呼唤

深情的呼唤 首 页 文 化 老子译注 道 篇 查看内容

第三章不诱欲造乱天下

2015-12-28 09:50| 发布者: 蔷薇| 查看: 4896| 评论: 0|原作者: 无明

原文

 

不尚,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治世,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注释

 

尚:崇尚树立。

贤:贤是努力欲知欲能欲名欲利的有成者,是有以为者而不是无以为者。

贵:宣扬,显示,占有。

难得:得不到的奇珍异宝及受用。

不见:不宣现,引参与。

可欲:能诱生欲求。

弗为:不轨的行为。

已:停止。 

  

今译

 

不崇尚树造贤能的欲知欲能欲名欲利,使人民不因其知能名利所得而引生争欲争为;不宣扬、占有、显示珍奇宝物受用,使人民因欲不得而逼生盗窃的念头和行为;不宣现参与所有能使人民可以生出欲望的行为和现象,使人民安静朴实不生乱欲乱为。所以圣明者治世,虚其心宁不欲,实其生居不妄,舍其志图不谋,养其身心不伤,始终使人民无以所知无以所欲。使其中妄知欲为的因民俗氛围而不敢,不轨的行为在境化中自止。这就是民俗禅化作用的无治达到无不治的最佳社会状态。

 

要旨参解

 

一、本章“三不”就是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无治”“无为而治”最精彩的直解和道破。离开“三不”“恒使民无知无欲”就无从实施无从实现。

 

二、只有以“三不”创造出“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的人文环境,就能实现民俗民风自治自化的无不治太平圣世。                                                                                                   

续解

 

一、从“夫知不敢,弗为而已”中应深刻准确见证到“治政三不”所创造的朴实习俗氛围,才是圣明无治自动的禅化禅治之道。治政三不,德育风俗,这应是一切治的不变则。

 

二、从治于政,成效于俗,这是治论的根本,是内治自治才能实现不治大顺的真智慧、真方法、真道路,是各行各业诸侯以人、以天下百姓安宁一方的所在。

 

三、“三不”破白了一切乱的因和根是权长作为,其根不解其应不绝,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息、切割规律的必然运动。

 

四、“不尚贤”是本章的难句。这里的关键在区别学有两种,一者学于不学,学于了义;一者学于执学,学于知累。《老子》“不尚”的是后者,是执于能图名利知障的浮华,是浮华名利对人们的引欲和欲为的争执。

 

社会进化最终不但“贤不尚”,而且《老子》自否绝圣,进入《老子》中中本自中的境界时代。

 

从中我们要深知贤知于外、圣明于内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取向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和效应。

 

五、“恒使民无知无欲”决不是政治的愚民政策和手段,而是生命的本质需要,并且所有的大德成就者都通过无知无欲才跳出了自己。

 

人们都应当愿于清净自在,但由于欲争的环境而不得已随欲进入了不宁的欲争欲斗之中。《老子》正是从道的高度揭示了回到清静自在的理与法。这里需要清楚的是,人并不强将其无欲就能无欲,只有在“三不”创造的环境条件下,才能使人们自然的无需知无需欲。离开这个人们能够得以自足自宁的环境,永远不可能有办法做到天下太平民众无欲。而且无论历史的过去和未来也永远不可能有靠愚弄欺骗就能治世的成功存在,因为愚弄欺骗只能激化制造矛盾和混乱,只能使民欲激而不化。


相关分类

QQ|关于我们|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1446号|京ICP备15066982号-1 ( 深情的呼唤  

GMT+8, 2024-11-23 04:38 , Processed in 0.0367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